都德最后一课英语读后感1500-2000字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从而沟通的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一个作为普法战争战败国的小镇,那里的人民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经历了战争生活,目睹了法国战败的惨状,收到了人民爱国精神的感染,而《最后一课》正式都德通过主人公小弗朗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描写普鲁士侵略者对沦陷在他们铁蹄下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人民进行文化专制,强迫学校改教德语的“残忍”行为,以及当时人民对祖国的留恋和悲愤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的作品。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迟到或是逃学,在他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学习不用功,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对于他更是家常便饭。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是,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对于他的朋友、长辈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甚至无法接受,此时祖国已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念想,在他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无不与祖国有密切的联系,刚刚还觉得沉闷讨厌的课本一下子变成了舍不得分手的老朋友,因为在那上面是祖国的语言,它就标志着祖国,新发的书上都是美丽的字符,上边全写着“法兰西”,在小弗朗士的眼里,他们就好像一面面小国旗。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却能专心的画一横一竖,似乎那也算是法语,甚至从屋顶上鸽子咕咕的鸣叫声里,小弗朗士也能联想到今后的一切,所有这些,都蕴藏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交织着爱国主义的旋律。而韩麦尔先生则是一位热心教育,热爱祖国的严厉教师,他在学校辛勤工作几十年,对这里的物件,他都有身后的感情。所以,当他接到命令不能再教法语时,在他离开学校前一天,在这上最后一课的庄严时刻,她身穿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