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收录了哪些书?中国古代第一本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介绍
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就是重视和强调军民结合,两者兼得。早在《左传》年,人们就有了“国事、祭祀、战斗”的***识。这反映在经典著作的形成和发展中,这些著作集中论述了武文的两种制度的构建。从文化要求来看,这是以十三经、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体系的形成。就武术的成就而言,这是以《武术七书》为代表的军事学发展的主线。
一个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兵书的性质和种类就已经得到了科学的揭示和总结。步兵统帅洪仁在整理汉代第三部兵书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兵书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洪仁四二级兵书论》是指根据西汉中期以前兵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将军事专家分为军事战术专家、军事形势专家、军事阴阳专家和军事技术人员四类。但当时的军事书籍虽然数量惊人,但大多属于传统理论,即关于猫的虎画学术价值有限,不值一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宋代编纂的七大军事典籍是其中的佼佼者。军事典籍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朝代。它因其美好生活的美德而令人钦佩。忠诚和宽恕的原则将永远存在。宋代普通人的生活无疑是相对平静舒适的。看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直接反映的汴京人的生活场景,再看看宋人《武林外传》、《东京梦鲁花》的笔记中记载的勾栏、瓦舍的繁华景象。我们不得不承认,宋代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让老百姓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同时,宋朝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军事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因此,在宋代,研究军事科学理论,利用军事专家的智慧来弥补军事力量的不足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在继承和发扬军事科学理论的热潮中,产生了七部军事经典。
在统治时期的北部,为了适应“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需要,朝廷命国子监朱复、何博士曲飞等。元丰三年对《孙子、伍兹、刘韬、司马法、三闾、子、李等关于唐太宗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分卷出版。此后,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7部军事科学著作被正式命名为军事专家经典著作《军事科学七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官方校刊出版的军事科学理论教材。
二
如何从这么多传世的军事书籍中挑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军事书籍,作为武术经典编入基础武术教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也是对《七大军事经典》编写者学术视野、军事素养和文化洞察力的重大考验。它要求四个基本目标:第一,有限的军事书籍能够系统完整地反映宋代以前中国军事科学发展的总体成就和基本特征。第二,有限选择的军事书籍,可以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重要的代表性,可以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第三,有限的军事书籍,在思想性、学术性、文学性方面要有所不同,引向完美,具有示范意义。第四,军事书籍的有限选择,在篇幅、阅读和写作上要适当。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便于人们学习和掌握。
应该说,朱复、何曲飞等人确实有过人的见识。完成了经典军事剧本的选编,实现了朝廷编写基础武术教材的初衷。这七本军事书籍是最好的选择
《司马法》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春秋中期以前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这是一本以古代为主,古今结合的混合兵书。其基本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古代司马王《怒火中烧》,即西周时期军官所学的法典军事著作,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朗居的军事观及其对古代司马兵法的解读。战国中期,齐威王治下的季夏博士在“论述”司马懿的古代兵法时,根据战国战争的新特点,增加了一些军事用语。总的来说,它确立于西周黄帝至商代,发展于春秋,成书于战国中期。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商周、春秋、战国初期的各种军事观念、作战特点和军事制度。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低估。
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现存“兵家”的唯一著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的渗透和影响,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战国军事制度原始资料。它所倡导的“以义为战”、“以军为战”的理念,“以明法治军”、“用人唯才”、“审时度势”、“轻举妄动”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伍兹》又名《吴起兵法》,近五千字,是吴起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也记录了吴起的一些生平和活动。吴起和他的追随者把它编成了一本书。诚然,伍兹的理论特色比较单薄,但他仍然是一部有价值的军事科学著作,尤其是对战争概念和治军理论的论述,独到而深刻。例如,吴起就受儒家曾子的教育。所以他在讨论军事管理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仁、义、礼、德、教等儒家的重要范畴。实际上,这是后世“兵儒合一”的开端,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伍兹在七大军事经典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非偶然。
的贡献在于,它是先秦时期军事科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体现了战国末期军事著书学术思想的深刻烙印。具体来说,首先,它具有军事艺术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讨论范围包括政治、经济与军事的关系、综合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管理理论、作战指导原则、国防建设思想、军事后勤政策等,从而构建了非常完整的军事学理论体系。其次,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潮渗透面广,六塔标准高。这包括黄老对无为而治的研究,对群众团结的指导性质的坚持,儒家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法家墨家不同程度的参与。第三,《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问题具有独特的原创性和启发意义。比如《孙子兵法》十二定律的巧妙运用,《军事七经》早期“总部”的具体设想,就是这方面的有力例证。显然,“六韬”在“兵家七经”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孙子兵法》秦汉时期是封建统一军事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统一封建帝国的时期。统一的封建帝国需要军事科学为统一服务。“三小品”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既总结了“取天下”的经验,又论述了“定天下”和“治天下”的基本原则。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在“三观”自我表达的理论宗旨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如“设礼、设赏、不掺假、成大事”、“以德服人、以权谋私”、“以德服人、以安为先、神圣化贼”。年大一统时代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廖伟子》的突出特点是重视政治谋略,这与《六韬》等先秦兵书对军事谋略的重视有很大不同。这是大一统时代精神在指导和规范军事学建设中的客观反映和必然意义。其次,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治理人民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大一统时代指导和规范军事学理论建设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塔》更像一本政治学的书。它的出现和蔓延表明,军事从属于政治,加强军事政治伦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出意外,被选入军事经典七卷本。
《》这本书用战争的例子解释和深化了军事学的哲学,比前一本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具体来说,《文华》这本书的作者继承和发展了《王毅》的方法,并用具体的战例阐述和论述了战略战术的原理。他把军事艺术的研究方法从简单的哲学推理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领域。他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深化了战略战术原则,使之更接近科学。这是对经典军事学理论研究的一大贡献。同时,研究视角和由此产生的特征也表明,经典军事学的关注点开始从战略层面转向战役战术层面,这表明随着战争实践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军事理性认识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精细化和深化。
因此,宋代文人对军事经典的理解和选择确实是独特的。其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选择令人惊叹。宋代一代人率先完成了军事科学理论研究。随着《三略》的流传,“瓜州夜造船,秋风铁马过边关”的精神在全国各地保存了很久。这就是宋朝的文化氛围,也是后人在谈论宋朝时百感交集的原因。
四
当然,最好的版本是宋代出版的七大军事经典之首。这本书原藏于浙江省陆新源的拓松楼。后被日本岩崎买下,进入日本贾图书馆。现在只能从景的《三观》的影印本中看出《三观》的上海汉粉楼的魅力。关于《孙子兵法》的古籍记载,从宋代开始就层出不穷。其中有三种类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宋金时期石的《三略》,明代刘寅的《李太宗问》,清代刘寅的《问对了问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