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葬金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李勉还金文言文答案
李勉还金原文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选自唐人李绰《尚书读录》)注释1、一名《李勉埋金》。
李勉:唐朝人。2、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3、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4、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5、不旬日:没过多长时间。
6、作:发作。7、临绝:临死。
绝:死。8、语:告诉,对……说。
9、某: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某”字代“我”字。10、北都:今太原。
11、且:将,将要。12、囊:口袋。
13、遗(wèi):赠送。14、毕死事:处理后事。
15、余:剩下。16、奉:送。
17、许:答应。18、置:放置。
19、尉:县尉。此处用作动词,做县尉。
20、赍(jī):携带。21、牒:文书;证件。
22、累路:沿路。23、诣:往……去见24、诘(jié):询问;诘问;追问。
25、焉:人称代词,他,指书生的兄弟。试题一、1.选出下列红色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有书生旅次宋州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临绝语勉曰 此中人语云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勉许为办事 安陵君其许寡人2.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一点启示。(200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1.A2.故事:李勉年青时为一书生处理后事而不贪图其金钱。
启示:人生在世,应乐行善事,不贪钱财。(表述简明、内容合理即可。)
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答: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信。具有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
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他讲信用,重情义。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
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
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
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
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2. 李勉还金文言文答案李勉还金
原文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选自唐人李绰《尚书读录》)
注释
1、一名《李勉埋金》。李勉:唐朝人。
2、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3、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4、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
5、不旬日:没过多长时间。
6、作:发作。
7、临绝:临死。绝:死。
8、语:告诉,对……说。
9、某: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某”字代“我”字。
10、北都:今太原。
11、且:将,将要。
12、囊:口袋。
13、遗(wèi):赠送。
14、毕死事:处理后事。
15、余:剩下。
16、奉:送。
17、许:答应。
18、置:放置。
19、尉:县尉。此处用作动词,做县尉。
20、赍(jī):携带。
21、牒:文书;证件。
22、累路:沿路。
23、诣:往……去见
24、诘(jié):询问;诘问;追问。
25、焉:人称代词,他,指书生的兄弟。
试题
一、1.选出下列红色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有书生旅次宋州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临绝语勉曰 此中人语云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勉许为办事 安陵君其许寡人
2.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一点启示。(200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1.A
2.故事:李勉年青时为一书生处理后事而不贪图其金钱。
启示:人生在世,应乐行善事,不贪钱财。(表述简明、内容合理即可。)
二、李勉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信。具有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
三、李勉埋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讲信用,重情义。
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3. 《李勉还金》文言文的答案是什么请确认是《李勉还金》还是《李勉埋金》
《李勉埋金》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旅行居住在宋州(今河南商丘) 。当时少年的李勉贫穷困苦,和这个书生同住在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我的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银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你为我处理完后事,剩下的钱都送给你。"李勉答应为他办理后事,等到葬礼结束后,李勉却把剩下的银子放在坟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几年以后,李勉担任了开封县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不停地打听寻找书生的行迹。到了宋州,才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理了丧事,专门到开封去见他,询问银子的下落。李勉请他们到了墓地,挖出银子交给了他们。
注译
(1)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2)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3)宋州:今河南商丘。
(4)作:发作
(5)绝:死
(6)语:告诉,对……说
(7)某李勉埋金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某'字代'我'字
(8)且:将,将要
(9)囊:口袋
(10 )遗(wei):赠送
(11)余:剩下
(12)许:答应
(13)置:放置
(14)赍(jī):携带
(15)牒:文书
(16)累:沿着
(17) 诣:往……去见
(18)诘(jié):询问,诘问
(19)焉:书生的兄弟
4. 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李勉埋金原文
唐时有书生旅宋州①。时李勉②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③。不旬日,书生疾作[发],遂至不治,临绝[死]语勉曰:“我洪州④人也,将于[到]北都⑤求官。于此得疾而死,其⑥命也。”因出囊[袋子]金百两遗(wéi)[送]勉,曰:“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答应]为办事,余金乃[就]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任开封尉⑦,书生兄弟寻问至,诘[问]勉余金事,勉携之至墓所,出金焉。
注释
[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带着。⑦牒:文件,证件。⑧墓所:墓地。
①宋州:古州名,今河南商丘市。 ③李勉:后任唐朝宰相。 ②店:此指客栈。 ④洪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⑤北都:指开封。⑥其:大概。⑦尉:负责地方治安的吏。
补充注释
作[发] 绝[死] 于[到] 囊[袋子] 遗[送] 许[答应] 乃[就] 诘[问] 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译文
唐朝有位书生旅居在宋州。当时李勉年青穷困,和这位书生同住在客栈里。没十天时间,书生疾病发作,直到不能医治(的程度),(书生)临终时告诉李勉说:“我是洪州人,我将要到北都(开封府)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而死,(这)大概是命啊。” 接着从袋子里拿出百两银子给李勉,说:“您为我办完后事,剩余的银子送给你。”李勉答应他,为他办了后事,剩下的银子就秘密地放在坟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任负责开封地方治安的官吏。书生的兄弟(一路)询问,找到开封,问李勉剩余的银子的事情。李勉带他们到墓地,在那里取出(剩余的)银子。
5. 文言文阅读9.B 10.A 11.C 12.(1)(杨维桢)详细复信给张士诚,反复讲述顺应时势、违背时势,成功和失败的理论,张士诚没有采用。
(“复”“反覆”“告”“用”各占1分,句顺1分)“复”复信,“反覆”反复,“告”讲述,“用”采用。 (2)因维桢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太祖)派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
(5分) (“以” “老文学” “币” “诣” 各占1分,句顺1分)“以” 因为,“老文学”有声望的文学之士, “币” 礼物,“诣”去。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和对称句式断句,例如,以人名等名词做主语的“宋濂”“诗”“鬼”等,还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而”断句。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
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故选C。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
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
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
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本题从总体上看,有张雨的自述,也有宋濂的评价,因此先据此断开,再根据各自的一些动词、标志性词、句式对称等来断开即可。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科举考试由‘六部’中吏部主管”表述不正确,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
所以选A。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此类题虽然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此种题容易让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11. 试题分析:C 项,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因果关系;“不调”指与人合不来。以至于十年不能与有矛盾的人和好。
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本题就犯了因果混淆的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前两行“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可知,文章并没有说杨维桢在楼上读书与其性格有因果关系,由“因自号铁崖”也可判断出C项表述是错误的。
12. 试题分析: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第一题,要补出省略的“杨维桢”,第二题要补出省略的“太祖”。
其它重点需要翻译的字词:“以”“老文学”“币”“诣”“以” 因为;“老文学”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币”礼物;“诣”去。“复”“反覆”“告”“用”“复”复信;“反覆”反复;“告”讲述;“用”采用。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句子翻译题,最容易丢失分数的原因在于一些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没有翻译出来,翻译时,除了要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外,还要关注以上容易忽略的地方,然后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即可。例如本题的关键词句:“复”“反覆”“告”“用”等。
参考译文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年少时每日记诵数千言。
父亲杨宏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绕楼植梅数百株,楼中藏书万卷,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自号铁崖。
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代任天台府尹,后改任钱清场盐司令。维桢禀性急躁耿直,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不能和好。
编修辽、金、宋三史时,维祯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欧阳元功读后赞叹说:“百年后,公论定在其中。”于是推荐他参与三史的编修,未被接纳,转任建德路推官。
后提升为江西儒学提举。尚未上任,反元斗争蜂起,维祯避乱于富春山,后迁居钱塘,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D 10.C 11.D 12. (1)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相继馈赠钱币(达)五十万,不留姓名。
(满秩,丐,获,各1分,满秩:任期满,丐:乞求,获:如愿。句意2分,***5分) (2)高登回去安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为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讫,以,卒,讫:结束,以:因为,卒:最终。句意2分,***5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应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 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可根据表时间的词“日”断句,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断句,例如,“登”“琥”“白郡”等。
加标点为: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1. 试题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D项, 不是汪藻直接告诉他,“或曰”; “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之义。故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关键词: 满秩,丐,获;满秩:任期满,丐:乞求,获:如愿。讫,以,卒,讫:结束,以:因为,卒:最终。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高登,字炎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拿法度约束自己。
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任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营,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
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仪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高登想不接受它,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
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
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
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分条陈述的十余事告诉他。
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
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称“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
一日,秦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退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
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登把母亲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
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就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
7. 信而葬金阅读答案及译文天宝年间,有个书生旅居宋州.当时(千)国公李勉,年少又贫苦,和这位书生同住一个店里.不到十天,根本任务书生得了病,竟至于不能救治.临终时,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是要去北都(太原)谋求官职的,(可是)在这里得了病,(可能)即将死去.这也许是命运(决定的)呀:!因而从行囊里拿出了百两金子,交给李勉说:“我的仆从,都不知道我有这些金子,您为我把丧事办完后,余下的金子就奉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了给他办丧事.等到丧礼办完,(在入葬时)就把(余下的)金子放在墓穴中,一同葬埋了.。
8. 李勉埋金+译文李勉埋金 译文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而死,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命啊。”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您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他为他办后事,剩下的金子秘密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诘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作 应该是 (疾病)发作,起作用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