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情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人情社会的本质是人情味重,而不是契约社会,有没有“关系”直接关乎到饭碗的质量。
一、中国人把人的关系分成三种:
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对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家人关系不好的时候,当然会有愤怒和敌意,但更多的是忍耐,因为家丑不可外扬。
第二层关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和同村乡亲等等。为了建立这种关系,甚至番薯藤嫁接稻秧草,牵来牵去,你与他,他与我,没有关系都能牵出关系。不是非亲即故,就是非朋即友,再就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
第三层关系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谁也关不着谁,谁也欠不着谁,谁也帮不着谁,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要求最高。
人情关系是指前两种关系,这些关系构筑了一张庞大的、坚不可破的社会关系网,这是一张看似温情脉脉、实际上充满了冷漠与不信任的网。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张能令他人羡慕的关系网,每个人都在苦心、细心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每个人都期望能从自己的关系网中获得利益,而关系网的最大本质,就在于相互利用、相互依靠。于是,人人都拼命拉关系、走后门。其恶果是形成了一个更加不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人擅长于讲关系,中国人盛行关系风,原因在于:
1、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是小农经济,我们传统的特点,是四世同堂,祖宗崇拜,家国一体,人与人之间靠血缘和泛血缘关系来维系,天下和国家都被看作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讲讲亲情就好。亲情扩大到社会,就讲人情关系。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特别讲究人面、情面、场面。
2、中国的体制还没有走向市场化。讲人情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我们从计划经济年代走过来,人们形成了‘有事找熟人’的观念。就拿看病来说吧,在西方一些国家,有更好的医院,有更好的医生,只要你肯花钱,你就可以到那里求医看病;如果你不想花很多钱,就到普通医院。而我们国家,医院基本都是公有的,看病、用药乃至挂号价格是统一的。在这种体制下,你想找好一点的医生看病,就必须找关系、托熟人。
3、“人治社会”官本位、权本位的影响。少数人拥有社会政治、经济资源,而其他人很难与其平等竞争而拥有,使之产生少数特权阶级和特权经济。有了特权必然产生政治寻租和经济寻租,寻租是一种暗箱操作的违法行为,“讲关系”是寻租的媒介。有的人就是靠人情关系而获得了正常收入之外的灰色利益,也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规则和法律的起码尊重,关系和潜规则文化深入骨髓。
4、人口多,资源贫乏。一样的东西谁都想要,量又不足,怎么办?谁的关系近就给谁。
5、有关系真起作用。在一些法治社会的国家,有些事不能办找谁也没用;有些事能办不找人也能办,一切按规矩或者法规来。可在我们国家,有关系还真起作用。有些事不能办找找人就能办了,许多事有内部政策,售价有内部价格,不一样的人有不同待遇、有不同价格,长而久之,助长了人们重视人情关系。中国是个熟人社会,熟人之间,讲感情,但不讲原则。亲朋好友,同学同乡,老的上下级,对方前来办事,合规矩的办,不合规矩的,也可能会办。而且,只有办不合规矩的事儿,彼此的交情才深,才够朋友。
中国人讲究关系有一定好处。在圈子内的关系充满温情、有人情味,不像西方人那么多的死板机械和冷漠。但也有坏处,讲关系的可怕在于它已经占据了人的大脑,影响了人的思维和判断,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想,我有什么关系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用的,还要再拉哪些关系?而那些手上掌握着公权力的人,也习惯性的把许多明明是职责上应该做的事,就是故意的不做,等着人上来拉关系,收好处。
在中国人越来越讲究人情关系的同时,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人情关系有点变味。表面上中国人讲究人情关系,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社会丧失最多的一种东西恰恰就是人情。人情也分两种,即生人之间与熟人之间。生人之间是社会环境,今天的人都对生人有戒心,唯恐上当,生活中也的确如此,稍有疏忽就会添一回小恶心多一个小挫折。生人之间,防人之心不可无,防范成了必修课。熟人之间多是情分,过去熟人之间帮忙是常事,没有人懂得去计报酬,尤其邻里,相互帮忙天经地义。
可今天,什么都可以换算成钱,你靠人情关系求人帮忙,那不是白帮的,你要付出一定代价,否则没人真心帮你。久而久之,今天喊人帮忙就变得十分慎重,要盘算盘算,真要求人帮忙,要先“打点”,否则你就不好意思求人。熟人之间存在戒心,让礼尚往来换算成社会成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变得精明起来,以致下一代人以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状态,本质是导致人情越发淡漠。
更为重要的是,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而编织关系网、疏通关系、维持关系、寻租、请客送礼耗费了单位、家庭及个人的诸多资源和精力。在这样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种状况把人才的才华和注意力吸引到了关系学和钻营上,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创新能力。使得一些人尝试探求人生的每一款捷径,提高情商、揣摩人心、搭人脉、混圈子,精力四处分散,唯独没有留下时间自我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