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先秦时代
我国幼儿教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有不同程度开展。《大戴礼记·保傅》说孔子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少若成天性,习惯之为常。书中明确提出教子当幼,也就是说如果从小时起就教儿童如何分辨好坏,那么长大之后便没有做坏事的情况出现。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机构一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最早的儿童启蒙教育管理机构
中国幼儿园雏形一一育才馆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儿童启蒙教育。为加强对童的教育,太平天国专门设立了叫“娃崽馆”的机构,实施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及管理。
“娃崽馆”成立后,太平天国命令所属官员,将他们的子侄辈及辖下的孩童自行送入馆内集中管理,并任命忠于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知识分子担任育婴官。负责管带和教育馆中的孩童。
后来,太平天国又将“娃崽馆”易名为“育才馆”,并设立“育才书院”,“育婴官”亦改称为“育才官”,意要将孩童培育成为太平天国的有用人才。“育才馆”的教育形式类似于旧时的学塾。
早在转战广西、两湖向南京进军的途中,天王洪秀全就亲自召集知识分子撰写了一些符合儿童特点的幼学读本。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不久,洪秀全又下诏负责印书的刷书衙,印制《幼学诗》、《三字经》、《十全大吉诗》和《御制千字诏》
等一批儿童课学读本,提供给广大孩童诵习。育才官一般领着孩童读太平天国颁刻的幼学读本,并按时布置作业。稍长,再送入“育才书院”深造。这些幼学读本多为顺口溜,朗明朗上口,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使孩童们在诵读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是中国最早幼儿园的雏形。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
厦门鼓浪屿曾经出现过中国最早的一所幼儿园——怀德幼稚园,它坐落于鼓浪屿日光岩下,是日光幼儿园的前。这座中国最早幼儿园的创办,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清朝末年,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牧师韦玉振到鼓浪屿传教时,于1898年2月在鼓浪屿鼓新路35号牧师楼创办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同年改为幼稚园,这便是后来的怀德幼稚园。由于它创办的时间较早,据有关文史专家考证,它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所幼儿园,故有“中华第一园”的美誉。
中国最早的官办学前教育机构
湖北武昌蒙养院
湖北式昌蒙养院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立的。当时正值两湖(湖北、湖南;因湖北湖南在当时同属湖广省,所以也称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执掌政务,在他的推动下,兴起了倡办新式学校的热潮。
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阅马场创办幼稚园一所,聘请户野美知忠等三名日本保姆经办,由户野美知惠担任园长,并拟订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定学前教育机构名为蒙养院,湖北幼稚园成为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
壬戌学制
幼稚园正式列入教育系统
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将幼稚园正式列入教育系统,规定接受6岁以下儿童,但无细则。
20世纪30年代开始为中国幼稚园发展时期,标志性事件是《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规程》的颁布。具体、详尽的提出了幼稚园相关细则。1939年国民党时期颁布《幼稚园规程》(未正式实行),1943年修改为《幼稚园设置办法》正式公布与施行。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1923年陈鹤琴创办鼓楼幼稚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1940年初陈鹤琴在江西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幼儿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以前总是先有幼稚园再有幼儿师范学校的。
1952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这是新中国颁布最早的幼儿教育法规文件,标志着我国幼儿园制度的形成。从这里开始叫做幼儿园,而不是“幼稚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