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什么是无数人心中那部“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

《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什么是无数人心中那部“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

10多年来,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格局、题材和形式,均已天翻地覆。10多年来,除了各种纷纷扰扰之外,几乎很少有人还记得真正优良的商业大片该具有的身段。

那种不是由特效刺激感官,堆砌角色胡诌剧情,而是由纯粹的戏剧张力带来的通泰全身的观影快感;那种基于主题、节奏、表演完全交织在一起,压迫得我们喘不过气、目不转睛的观影体验;那种在落幕很久后还怔怔回不过神的余味无穷、余音绕梁感。

《黑暗骑士》仿佛是面镜子,把诸多嘴脸都映照了出来,它何其精妙地在剧情中就预见到了这一切——和平安定时都在排斥英雄,认为英雄超然于法律之上,恰是破坏秩序的幕后黑手,但到了关键时期,公众又在呼唤英雄,因为,只有英雄才能力挽狂澜,才能匡扶正义。

于是,“英雄”这一涵义第一次在漫画改编电影里变得微妙起来,这正是《黑暗骑士》所努力促成的结果,它不仅包含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一普遍认同,更深入的讨论则是——什么才叫英雄?为了做英雄,究竟还要付出多少代价?以及,为何人们还需要英雄?

说到《黑暗骑士》,就不能不提“小丑”的饰演者,希斯·莱杰

2008年1月22日,28岁的希斯·莱杰意外离世。2008年7月18日,《黑暗骑士》上映,“小丑”被重新定义。

半年之后,全世界观众才真正意识到莱杰的离开,到底有多么让人痛心:一个可以被定义为完美的角色,再也不会出现在银幕上了。

在《黑暗骑士》中,阿伦·埃克哈特扮演的“双面人”哈维·丹特与小丑只有一场对手戏,但这场戏却给埃克哈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埃克哈特印象里,希斯“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我们在伦敦排练的时候,我们在一辆拖车里化妆,他会一边化妆一边发出各种声音。我们会随便聊聊”。

MTV电影奖颁奖典礼,当克里斯蒂安·贝尔等人为《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做宣传时,现场大屏幕放起了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混剪,其中一些片段是莱杰扮演的小丑,贝尔一时抑制不住情绪,当场洒泪:“此时去追忆希斯很好,很高兴能看到希斯·莱杰。”

尽管在《黑暗骑士》里针锋相对,但正是因为拍摄《黑暗骑士》,二人成了好友。

正是从《黑暗骑士》开始,由于漫画英雄电影带来和现实有别的抽象语境,使得这种类型片成为诸多类型元素杂糅的理想载体。

这也使得漫画英雄电影区别于其它电影,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类型的杂糅使得它成为诸多题材和风格“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它既可以变成青春片(《蜘蛛侠》),也可以成为搞笑片(《死侍》),科幻片(《X战警》)甚至是奇幻片(《雷神》),它既可以用西部片的风格去表达,也可以用惊悚片的风格去表达,漫画英雄电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载体,只要它能够有效且巧妙地将主题和现实勾连起来。

十多年后,当我们重新回望《黑暗骑士》时,仍会叹服于它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主题,以及目前来看难以替代甚至企及的观众***情体验。这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电影,《黑暗骑士》的震撼,值得影史铭记,希斯·莱杰的惊世表演,更值得人们再用下一个十年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