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问答题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哪些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科学发展观为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法治建设确立了价值目标。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4、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第一,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法治国家最直接的标志是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这种权威应当而且必然是牢牢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内,明显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中,深刻印证于社会的政治运行之中。第二,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法治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的需要适时制定良好的法律,为国家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对其他国家机关执行和实施法律的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权力与义务、权利与权力的有机统一。对公民来说,实行“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对于政府来说,实行“凡是法律没有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第四、发达的法律文化。这种发达的法律文化的核心是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的进步的民主法制观念,如人民主权观念、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
(一)树立宪法权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人权、民主、法治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把宪法当作追求的目的,这样才能树立宪法的权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健全和完善法制。一般来说,我们应完善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行政诉
讼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社会保障法。
(三)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具有三项衡量标准。第一,是否做到职权法定。第二,是否做到程序法定。第三,是否做到法律服从。为此,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作为主要的行政机关要树立人本政府的理念、有限政府的理念、透明政府的理念、诚信政府的理念、程序政府的理念、便民高效政府的理念、服务政府的理念、责任政府的理念。
(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司法公正。通常司法公正是由司法结果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组成,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公正的司法,不仅在于惩恶扬善,弘扬法治,也可以教化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可以使经济活动当事人高效有序地从事合法交易得到规制。
(五)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是主要的方式。同时还要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完善侦查、公诉、审判、法纪、监狱等方面的监督机制,制定出保障人民群众监督的立法如人民举报法等之类的法律,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利。
(六)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公民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包括:1、人权意识。2、权力属于人民的意识。3、民主监督意识。4、守法意识。5、诉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