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法律规定,骂人是犯法的,但为何读书人骂人就可以免罪?
这条法律的诞生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实在太差了,到处都有人“出口成章”。而中国古代又讲究仁义礼智,礼仪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为了扭转社会风气,于是干脆就颁布一条,无故不可无故骂人,否则就犯了“骂詈”罪。
骂人这种东西,有时候气急了肯定是忍不了的。所以这条法律的惩罚也不是特别严重,只是去牢房里蹲几天反省一下。而有一类人骂人不仅可以免罪,还可以受到尊敬,那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为什么能够免罪,因为读书人不像普通人一样,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互相辱骂,更多的是因为朝事或者圣贤文章而交流,有时候逼急了才会说上两句,骂人的话。我说两句自己也会觉得有辱斯文,所以也不会多说。
而且有一个奇葩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骂皇帝,在明朝的时候政治还是比较开明的,如果皇帝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大神臣可以,甚至不给皇帝面子,可以明目张胆的给皇帝提出来。如果那个大臣的位置再高一点就可以直接开骂,皇帝还不得不给他一点面子,承认自己错了。,
我觉得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政治比较开明,二就是当时大臣们的骨气比较足,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那个时候,如果大臣为进言而死,天下不会有人说他不对,即使在史书上也会有人对他进言夸赞,而杀掉批评自己的大臣的皇帝,则会被批评为昏君,所以为了在史书上好看一点,即使贵为皇帝,有时候不得不忍下来。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孔乙己的那句话,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有一种莫名的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