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公簿持有地的消亡历程是怎么样的?
公簿持有制是英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土地保有制。它出现于15世纪, 随后在近代英国的土地私有化进程中逐步瓦解。其中, 许多土地上的领主和公簿持有农自行达成***识, 改变了旧的公簿持有制。但在另一些土地上, 这种***识始终无法达成。工业革命以来, 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英国政府开始尝试废除剩余的公簿持有制, 但领主与公簿持有农双方的土地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成了改革的重要阻碍。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 英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 试图在推动改革的同时, 兼顾个人的土地权利保障, 并最终在20世纪上半叶, 成功全面废除了公簿持有制。
一、政府干预公簿持有地改制的背景
英国的“私有土地产权”在法律上称为“现实占有的绝对自由保有地产权” (以下简称为“自由保有”地产权) , 是在英国近代的土地私有化进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在历史上, 英国人曾经可以通过多种土地保有制从领主手中持有土地, 而公簿持有制 (copyhold) 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土地私有化进程中, 许多公簿持有地的产权逐渐明晰, 公簿持有制逐渐向土地的“自由保有”制转型, 但也有一些公簿持有地始终未能完成转变。从19世纪开始, 英国政府开始试图拔掉这些幸存下来的“钉子户”。
二、英国历史上公簿持有地的初步建立
公簿持有制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冲突由来已久, 但直到19世纪上半叶, 政府干预的基础才日益充分起来。此前, “解放”公簿持有农的呼声在英国社会当中已经长期存在, 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大。卡登将主要反对者分为三大类:首先是庄园管理人, 他们通过运营庄园获益, 但没有土地权利。这些人担心佃农“解放”后, 自己损失的利益无法得到补偿;其次是庄园权利极大的领主们, 对于他们来说, 即便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已经跟过去截然不同, 但这些在庄园习惯中保留下来的特权足以使他们获取极大的经济收益, 但改革之后的情况不可预期, 因而他们并没有改革的意愿。
三、英国历史上公簿持有地的消亡
针对最初十年政府干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英国政府从50年代开始, 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直接加强委员会的干预能力, 改革不再需要领主与佃农达成***识, 主佃任何一方都可以单方面向委员会申请“解放”公簿持有农。在1846年的年度报告中, 委员会再次重申了1838年调查报告中强制性确权的诉求。在1849年, 他们得到了议会最初的积极回应:在当年通过的一项议案中, 允许公簿持有农单方面向委员会提出“解放”申请, 而无需和领主事先达成一致。次年, 领主也同样获得了单方面申请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