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大纲怎么写
合作学习提纲口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箴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一.合作学习的背景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地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各个国家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差异,有的侧重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为竞争的场所,每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信息时代不合拍。尤其是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与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二.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和惩罚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长排式变成集团式,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进步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良好的社会性活动的构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合作学习不能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小组不能变为传统课堂的缩影,实质性的合作必须全员参与,成员必须有合作者的角色心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必须互动。其次,合作学习是充分运用社会思维或集体思维的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鸣而求得发展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群体的学习思维活动能产生一种“社会思维场”,这种“社会思维场”是群体的思维的精神环境,制约和影响个体的思维。良好的思维互动可以推动和启发个体的思维,达到良好效果。第三,合作学习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认知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人际交往活动,合作学习尽管以具体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成果显现,但是不应仅仅停留于认知层面,要在认知活动中通过认知超越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性品质,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存”。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整个班级教学相区别的特征是:(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2)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3)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4)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三.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1.导生制。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1753—1832)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首先受到教师培训,他们就是每一小组的“导生”。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合作更好地提供了同学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还需经常向其它组员解释材料,进行讲解等等,根据认知的精制理论,这也是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当然耐心倾听其它同学解释的学生也会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在合作、讨论中,潜在的知识和能力会很快激活而变成现实的知识和能力。3.自控理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合作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4.集体动力理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间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5.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为各自目标奋斗,同学间是竞争的、缺少互助、教师奖励也只是针对个别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小组获得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目标。师生的单向交流发展成多向交流,奖励由过去主要对学生个人奖励发展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奖励,教师与学生间的权威关系,改变为学生自控为主,教师协助为辅,所以小组学习更好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放了教师。教师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个别辅导。四.合作学习的条件1.要有丰富的社会性学习活动。不论是合作意识的提高还是合作技能的发展都需要在大量丰富多彩的社会性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打破纯粹认知活动的限制,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发挥学习者人际关系的巨大潜力,使课堂学习拓展为社会性的探索、交流活动。2.学习内容、成员水平、成员组成必须适宜。首先,学习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同时要能引起成员的***同兴趣。要使问题对于个体来说无法独立进行,必须合作完成,这样成员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依赖性,有利于合作的进行;其次,成员的水平、知识背景、性格特征要搭配合理,如成员的水平不能相差太大,否则无法同等对话;知识背景要按照问题特点合理搭配,如有些问题涉及植物、数学、社会知识等,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背景知识的成员合理搭配,以利于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广阔;第三,在成员的编配上,要按照现有条件考虑不同人员的搭配,如有些问题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完成,而另一些问题适合于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3.学生必须具备合作学习的心理准备和交往技能。由于我国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你讲我听”式的单向传授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在合作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不知所措,或者将合作学习看作是走形式,不能从心理上真正进入合作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转变角色意识,在心理上建立自主合作的角色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和被动接受的心理倾向,打破权威束缚,真正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合作交往技能和规则,如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意见,接纳别人的建设性观点,学会说理和有效地解释自己的观点等。
4.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实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通过引导、组织、暗示、评价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态度不积极,不改变传统角色和教学模式,不熟悉合作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合作学习是难以真正实现的。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转换角色,充分相信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同时,教师要学习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五.合作学习的障碍因素一是有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持传统观念。学生和家长大多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部分学校领导和家长将教师减少讲解而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看作是教师“偷懒”、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二是缺乏合作学习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都是在家庭完成的,学习要么由家长代替老师进行传授,要么是独立完成一些练习,合作探讨的机会极少。三是教师的权威角色意识。教师的角色意识通常将自己置于权威者的位置,很难与学生平等探讨问题。四是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合作学习需要开放灵活的教学时空,有时教学秩序难免显得有些“零乱”,这是传统的注重整齐划一的学校管理观念所不允许的;另外,合作学习在短时期内还不能立竿见影,因而合作学习常常不被学校重视。只有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评价制度,合作学习才能广泛开展。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1.设计和开展广泛的社会性活动,为合作学习搭建广阔的平台。仅仅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是极其有限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性交往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因此,要拓宽教学时空,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学习延伸到生活,设计广泛的社会性学习活动。2.精心选择和重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提供丰富资源。目前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内容大都是逻辑演绎式的教材体系,这种体系结构严谨,适宜于讲解传授,但是对于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却不一定适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学生实现合作,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选择,使教学内容展现知识产生和发现的过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适宜于发现探索,使学生自发产生合作探讨的心理需要。
3.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技能培训,为合作学习进行方法技术的准备。进行合作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专门培训,学习如何合作、如何交往、如何协调和组织对问题的集体研究、探讨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内应该分工,每位学生都要担任特定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轮流担任,小组角色互赖,增进生生互动;再如,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4.与家长、社区取得广泛联系,构建大教学体系,为广泛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环境。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学校必须与家长和社区密切合作,构建合作学习的大环境,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社区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会合作学习的同时,学会理解、协调、容忍,学会***同生活。5.进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人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或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恐怕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4-6人,我国大班教学一般8名学生分为一组。我们自己设计出三乘三9人分组模式,另见专题论文。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同进步。
6.合作学习调控策略。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7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等等,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7.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及个别辅导之间的关系。七.合作学习有待研究的几种模式1.帮助—接受型2.协同—接受型3.帮助—发现型4.协同—发现型八.合作学习的要领1.正相互依赖。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济、荣辱与***的关系。建立正相互依赖的方法:正目标、正奖励、正资料、正身份、正角色的相互依赖。 我们以三乘三9人小组为例,角色分配如后: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的成员能够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和结论;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报告;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如噪声、控制员;资料员——负责查找资料,提供信息;纪检员——负责纪律管理、记载;救生员——哪方面紧急需要帮助,及时给予帮助。2.个人责任感。提高个人责任感,首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关注同伴的任务。3.合作技巧。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小组的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合作技能——组成小组的技能、向他人打招呼的技能、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技能、小组活动基本技能、倾听他人讲话、赞扬—应答赞扬的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制定计划、建议—应对建议的技能。
4.小组自评。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同活动,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小组自评的作用——诊断、提炼、推动。小组自评的内容——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5.混合编组。混合编组的理由。应考虑的因素——完全随机法、分层随机法、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性格特征。混合编组的方法-学生的成就、能力。6.教师的角色。监控学生行为——学生真的理解了学习任务吗?学生是否接受了积极互赖和个人责任、学生是否朝着标准努力?成功的标准是否适宜、学生是否需要帮助。提供任务援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能。九.合作学习的弊端1.浪费时间。2.浪费精力。3.忽视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4.不利突出学生的突出发展。5.不利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十.历史合作学习实践另见专题论文。参考文献:1.[美]罗伯特·E·斯莱文《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2.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4.高义《教学模式论》5.[美]George M.Jacobs Michael A.Power Loh Wan lnn著 杨宁 卢杨 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合作学习提纲
合作学习提纲
口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箴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
一.合作学习的背景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地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各个国家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差异,有的侧重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
第 1 页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为竞争的场所,每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信息时代不合拍。尤其是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
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与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第 2 页
二.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和惩罚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长排式变成集团式,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进步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