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随时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随时制宜 成语简解 编号 : 1666 成语 : 随时制宜 注音 : ㄙㄨㄟˊ ㄕˊ ㄓˋ |ˊ 汉语拼音 : súi shí zhì yí 参考词语 : 因时制宜 释义 : 义参「因时制宜」。见「因时制宜」条。 Emoji符号 : ?制宜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随时制宜”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因时制宜」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所谓「制宜」,义为采取适当措施,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因事制宜 」等词语,是说当时、地、事各种条件产生变化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因应。其中「因时制宜」见于《淮南子.氾论》。作者以为,古时的法律制度不能适用于今日,古时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也就是说:法律制度应顺应民俗而随时调整,武备、兵器应依据时局变迁而因应改良。后来「因时制宜」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 典源 : 此处所列为「因时制宜」之典源,提供参考。《淮南子.氾论》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风俗易移也。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橛策錣而御馯马也。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当今之世,忍诟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脩戟无刺。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也。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释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观之,法度1>者,所以论民俗而节2>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3>而制宜适也。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法度:法律和制度。 (2)节:限制、控制。 (3)时变:时局的变迁。 书证 : 01.《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周崎》:「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02.宋.苏舜钦〈咨目〉其七:「仍辟署一二有才识晓边事者,使往来经画于河北、陕西,庶知几变,随时制宜,盖大臣不可数出而亲临。」 成语接龙
“随”字结尾的成语
萧规曹随“随”字开头的成语
随波逐流 随机应变 随声附和 随遇而安 随心所欲 随时制宜 随波逐浪 随波漂流 随寓而安 随症用药 随寓随安 随机制变 随风而靡 随波同流 随声趋和 随声响和 随势应变 随人步趋 随波逐尘“宜”字结尾的成语
因地制宜 不合时宜 因时制宜 随时制宜 不入时宜 因变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随时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随时制宜”分成的单字详解:
随, 时, 制,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