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但不违反道德的例子
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因为道德调整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比法律更有深度与广度;
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二者之间调整内容上是有部分的重叠,但也不是完全的重合
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这句话
从法理上讲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法律是最后的道德”也就是说违法一定就违反了道德.但仅仅从形式上讲这句话是正确的,举个例子:违反程序法规定的法定程序一般都是不违反道德的
反法律并不一定是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通常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二者之间调整内容上是有部分的重叠,但也不是完全的重合。
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规范否定的行为,比如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法律允许的行为也是道德规范肯定的行为,比如帮助他人,民法中有“无因管理”;法律禁止的行为但被道德规范肯定,比如为亲人报仇而杀人。
法律允许的行为但被道德规范否定,比如利用合同漏洞获得商业利益。还有大量法律的规定是纯技术性的,和道德没有太多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一些情况下是成立的:当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基本一致时,由于法治原则要求法律条文必须具体、可操作,并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即“不能强人所难”,那么相对更抽象、更宽泛、要求更高的道德来说,法律看起来就是底线。
但如果法律和道德如前述的情况发生明显冲突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就不再成立。需要说明的是,道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但和法律变化的速度不一定同步,所以相对法律既会有滞后也会有超前的情况。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违宪行为。
法律和道德是两个层面的
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比如为了父母不堪儿子的虐待而杀了儿子
违反道德的行为也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比如儿子不孝顺父母但没有遗弃他们
一般的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所以违反法律的行为一般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也有例外即法律与道德相冲突的情况
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很多都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并不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