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小故事
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被屏蔽词语]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一厘米障碍有个男孩儿才16岁,身高1.88米,双腿修长,弹跳出色。教练如获至宝,对他精心培养。3个月下来,男孩儿已经能越过1.89米,比训练前足足提高了20多厘米。教练非常高兴,因为再提高1厘米,自己的弟子就可以破市纪录了。可是就是这1厘米,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教练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两个月下来,男孩儿的成绩始终在1.85至1.89米之间徘徊。一天,教练想出个奇招,在男孩儿跳过1.86米之后,悄悄把横杆直接升至1.90米。按照平时师徒达成的训练“协议”,横杆总是两厘米、两厘米地往上升。此时,男孩儿并不清楚横杆的实际高度。第一次试跳失败时,教练大声呵斥:“怎么连1.88米也跳不过去?”男孩第二次居然一跃而过!教练心中暗喜:原来心理作用有时大于生理和体能本身。他严守着“秘密”,直到自己的弟子在这种“特殊训练”下越过1.92米时,才将一切告诉了他。最终,男孩儿如愿以偿地打破了市纪录。有时,在人的心中或许会“刻”下一个看似不可跨越的障碍高度,也就是常说的“心理障碍”。一旦突破了阻碍人生高度的1厘米,成功就在眼前。
放弃的时候,离成功最近一位著名的长跑教练到某地物色新苗子,有个男孩儿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让这个男孩儿当天下午给他打电话。被这位教练选中是成千上万人家梦寐以求的事,这个男孩儿及其全家兴奋无比。下午,教练一直守在电话旁边。电话铃响了,教练瞅着电话没有马上去接,铃响了五声后就挂断了。不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响了六声后又安静下来……第五次,电话铃只响了一声,教练就把电话拿了起来,果然是那个男孩儿。教练问:“前面几次电话是不是你打来的?”男孩儿说是。于是,教练告诉他:“很抱歉,你落选了。”事后有人问男孩落选的原因,教练说:“电话铃一般响15声后才会自动挂断,可那个男孩儿拨了五次电话,前四次都是半途而废,很没有耐心。”原来,教练故意不接电话,是想考察一下男孩儿的耐性。因为耐性对于一个长跑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有人说,人生犹如一条狭长漆黑的小巷,我们穿行其中,而且都不知道巷子的长度。只有走到巷子的出口处才能叫成功。走在这样一条寂静的小巷里,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毫无疑问,离巷子出口最近的地方,往往就是我们熬不下去,准备退回去的地方。放弃的时候,离成功最近,这是人生不变的定理。
放大你的优点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习惯与命运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是在幼儿园。”“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是耐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这也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追随人的一生。有这样一首小诗: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这首小诗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小诗里蕴含着一个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惟有从小事做起。柏拉图曾告诫过一个游荡者:“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能真正支配你的人是你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支配别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支配自己。期待别人的帮助,不如做自己的靠山,发挥自身的潜能,因为,那才是你美梦成真的可靠保障。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不但没有停歇的意思,现在居然下得更大了。一名男子气呼呼地站在草地上,指着天大声抱怨:“老天爷啊,你怎么不长眼啊!你已经下了那么多天的雨了,求求你停一停吧!你看,我的屋顶不断地漏雨,取暖的干柴全湿了,连仅剩的粮食也开始发霉了。还有啊,我只有那么几件衣服可以替换,如今全都湿了,你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捉弄我啊!老天爷啊,你说,你该不该骂……”当男子愤怒地对天怒吼时,有个人急冲冲跑进他的屋檐下躲雨,但是男子似乎没有发现,依然对着天吼个不停。忽然,这个躲雨人出声了:“喂,你全身湿透地站在雨中,那么用力地朝着老天吼,我想,过两天老天爷一定会被你气死,然后再也不下雨了。”男子听到这声音后,脾气更大了,他火气十足地回应:“哼,他才不会生气呢!因为老天爷根本就听不见我在骂他。”这个神秘的躲雨人听男子如此说,忍不住笑出了声:“呵!都知道没有作用了,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做蠢事呢?”神秘的躲雨人在转身离去前,又送给男子一段话:“孩子,与其在这里骂天,不如为自己撑起一把雨伞,接着去将屋顶修好,再去向邻居借点柴火,然后把你的衣服和粮食烘干,好好地饱餐一顿,最后,安安稳稳地上床睡一觉吧!”在现实生活中,像故事中男子一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很少要求自己,而总是期待别人的改变或对自己付出善举,完全忘记了自己应负的责任,遗忘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其抱怨现状,还不如马上行动,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现状。
</p></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