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气候变化立法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了“2016年气候变化立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法学院和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同主办,由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基地和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习究会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相关证书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的会议围绕“巴黎会议后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形势与任务”展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环境法学者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习究会、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法学杂志》等相关部门的专家、我院李艳芳教授、竺效教授、杨晓青教授、朱力宇教授、周珂教授等***四十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周珂教授的主持下,研讨会热烈而有序地进行。首先,由韩大元院长和代表付洋副理事长参会的刘娜女士作为主办方代表先后致辞。韩院长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就环境保护、环境法学科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发表了见解。刘女士介绍了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并对本次气候变化立法研讨会表示支持与认可。
此次研讨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主报告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俊峰主任进行“巴黎会议后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形势与任务”演讲。李主任围绕巴黎协定已解决的问题、仍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中国的贡献三方面展开。李主任指出,巴黎协定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各国在自主贡献的前提下开展气候变化应对,并深刻剖析了巴黎协定的法律约束力问题,认为中国应立足全世界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第二部分由其他与会专家学者进行重点发言。首先,由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林丹处长以“我国气候变化法制问题”为主题进行发言。林主任以英、日、韩等国为例,就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模式、立法体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当前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当反映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然后,由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常纪文所长做“中国的自主性减排承诺与巴黎协定的达成”发言,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采用更为合适的谈判方法;巴黎协定虽有进步意义,但可能会因诸多原因而得不到切实履行。接下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王灿发教授进行“我国气候变化应对立法建议”发言,王灿发教授结合参与立法的经历,详细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起草的背景、内容及争议焦点,深入分析了是否有必要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是否要在立法中规定明确的目标、法律应当包含哪些管理制度、是否需要国际合作的章节、气候变化适应制度如何同其他法律问题相衔接等五方面问题。之后,中国海洋大学徐祥民教授进行“平等权、发展权与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发言,徐祥民教授从历史排放量、正当优先需求、能者多劳三方面对***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进行阐释,进而提出“平等发展机会原则”,即一国发展程度应当与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大小成正比。再之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曹明德教授做“巴黎气候协定的履行问题研究”发言,对巴黎协定有无法律约束力进行利弊分析,并就碳市场的计算问题提出见解。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侯佳儒教授做“人权法与国际气候谈判”发言,从谈判这一新视角分析了国际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并结合人权法进行详细阐释。
第三部分为研讨及总结阶段,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发表关于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的独到见解,并重点围绕碳市场、碳税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王明远教授、杨晓青教授、栾政明律师、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的孙巍经理等也进行了发言。在会议总结阶段,朱力宇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本次研讨会所展现的各位环境法专家学者的务实之风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有益。
最后,周珂教授对各位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参与气候变化立法领域的研究与讨论。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次会议的成果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yj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