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最终辩护 果真是如此令人失望么?

读苏格拉底那篇著名的演讲辞《最后的辩护》,令人不得不掩卷而思,废书而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哪里是“世界一流的智者”、“哲学家的祖师”的临终告白?这里绕山绕水,云里雾里,言不及义,根本没有哲学,也根本不提人间罪恶的制造者,总之,这离现代思想,差得太远了吧?谓予不信,试述要义:

第一,这里没有对于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权利意识。苏格拉底说,神没有叫我不死,我必须听从神的声音,去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对我来讲反而是一种祝福。”苏格拉底说,死后可以去见那些他崇拜的智者勇者。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苏格拉底说,死也是一种休息。这不是精神胜利是什么?现代思想主张,生命是惟一真实的,生命之外无物,只是虚空,只是宗教的瞒和骗。哲学,难道和宗教一样,是鸦片,是骗局么?现代思想主张,人的幸福最终的决定者,不是神,不是上帝,而是自主的个体,苏格拉底的神,是很前现代的东西。

第二,这里没有批判和愤怒,没有正当的申诉,没有对于真正的罪恶制造者的不留情面的揭露。公元前399年,墨勒图等人以向青年“宣传异端邪说”为借口,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而苏格拉底居然放弃了辩护,根本没有证明自己如何不是异端邪说,更没有揭示时代生活中真正的丑恶,以引起疗治的希望,“我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因辩护得生存。”这多让人失望呀,本来我们要看到一场正义对邪恶的斗争,光明对黑暗的烛照,神对魔的回击,都没有了,变得这样絮叨,无力,书生气,变得犹如失去了目标的猎人那样眼神飘忽空茫。

倘若死亡一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是迁徙到另一个世界,那里寄居了所有死去的人,那么,我的诸位朋友,法官,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样来得更美妙呢?假若这游历者到达地下世界时,摆脱了尘世的审判官,却在这里碰见真淳正直的法官迈诺、拉达门塞斯、阿克斯、特立普托马斯,以及一生公正的诸神儿子,那么这历程就确实有意义了。如果可以跟俄耳甫斯、谬萨尤斯、赫西亚德、荷马相互交谈,谁不愿意舍弃一切?要是死亡真是这样,我愿意不断受死。

第四,这里面没有生命体验。没有对于死亡的痛苦感。苏格拉底一则说,死亡是一种无梦的睡眠,二则说死亡是听从神的召唤,三则说“要尊敬死,才能满怀希望”,等等,总是无风无雨,心平气和,苏格拉底之死,抽象得很,只是一神之死,而非肉身之亡,离现代人真实复杂的内心体验差得太远。

那么,苏格拉底的最终辩护,果真是如此令人失望么?其实,以上种种看法,都不过是现代人站在现代思想的立场得出的偏见;最终只能表明,现代人由于现代思想的形塑,已经离真正的古代智慧,有多么的远了。

首先,说苏格拉底最终没有能显现出哲学体系的成就,此最不足为训,这正是苏格拉底的优点所在。苏格拉底的辩护中,很清晰地分析了“死亡”这一现象,死亡的意向性,无非是两种:一是神灭论的,一是神不灭论的。无论是哪种意向,其实都是有益于人的。前者的“收获”是因为一个美妙的无梦之夜(根据人生经验,凡无梦之夜都能获得清明之体验和身体的舒适)。后者的幸福是因为再见许多伟大的灵魂,而这一“再见”是很高级的精神生活的幸福。因此,当生命必然不再延续时,死亡其实并不必回避。认清此意,即懂得“死是一种祝福”。因此,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其实正是以其清明的智慧和卓越的工作,昭示人们不要停留在意见、情绪和偏见中,帮助人们做正确的思维,而达到正当清明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更爱真理与德性人生。哲学家不以其逻辑架构示人,而以其生活风格示人,这是最好的哲学家。

正如已故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所说:苏格拉底展现了更丰富的一面:即那种不懈的探索所塑造的人格。他教导我们的,不纯然是他的方法,而是那种方法(及引导他的那些信条)体现在整个苏格拉底身上。我们看到苏格拉底活在他的探求及与他人的探索交往之中,看到那种方式模塑及灌注进他的生命及其死亡。苏格拉底以他整个人教导我们,一如佛陀及耶稣。在所有哲学家中,只有苏格拉底如此实践哲学。

如果你们认为把别人处死,就可以避免人们谴责你们,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这种逃避的方式既不可能也不光荣,而另外一种较光荣且较简单的方法,即是不去抑制别人,而是注意自己,使自己趋向完善。

我后来读到这里,眼前忽然一亮。我发现,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中,“光荣而较简单的办法”完全破产,完全忽略。如果苏格拉底也采用把敌人揭露而批倒批臭的办法,那正好证明了敌人的逻辑:用取消别人的办法来实现自己。无论怎样厉害地取消了别人,甚至“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这更是恰恰以雕塑式的方法,证明了自己的野蛮。人要反抗压迫、争取解放,整个现代思想的优点在此,而整个现代思想的迷失,也正是在这里。在占有的同时,也正是被占有,也就是新的压迫和奴役。尤其是自己对于自己的奴役。在宣布了自己胜利的时候,也正是自己不知不觉成了另一种俘虏之时。而整个古代思想,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注意自己,使自己趋向完善”。正因为有此真实的自爱、真实的受用,所以,苏格拉底可以相当肯定地说:

如果我的儿子长大以后,置财富或其他事情于美德之外之话,法官们,处罚他们吧!如果他们自以为了不起,其实胸中根本无物时,责备他们,就像我责备你们一样。

这正是他的临终关怀,这才是植根于知识生活与德性人生的完美结合,是于其中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的人,那生命所发出的大清明、大光彩。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饮鸩而死。史称:定罪后,一朋友曾为他设计逃跑计划,然而他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理由是,他的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好处,不能在晚年不忠于法律。他以他的死,实践了哲学对德性与真理人生的承诺,也维护了人类文明的尊严。哪怕,这个文明有这样那样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