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本质

今天我就来小小的分享一下我整理的成果—历史进程下互联网。

一:人类远古时代

这几千年来,我们摸清了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寻找***同利益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对话。买家像卖家一样有很多话要说,他们直接对方交流,没有经过媒体的过滤,没有定位陈述的表达艺术、没有广告的自吹自擂,也没有公关人员的避实就虚。

这些对话是人类自古就有的那种最原始、最自然的交谈。这些对话是社会的,是以***同的利益为基础的,它们允许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从本质上来说是难以预测的,所有的话都说肺腑之言。“市场就是对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市场是嘈杂的,它是说,市场就是人们见面、谈论彼此工作的地方。

对话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市场也曾经如此。

二:工业化的障碍

工业时代的到来不光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管理生产和工人的方法很快应用到了市场和顾客身上。他们在工厂里实现了规模经济,就得在市场上也实现规模经济。 等到工业时代结束时,我们已经忘记了市场的真正意义,它似乎成了工业替代品的代名词。

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托夫勒写到,工业的崛起在生产和消费者之间打入了一块“无形的契子”,100年前,恩格斯在觉察到了这个事实。随着生产激增,整套产品的生产工序变成了反复进行的无数个小工序,它们使效率最大化、差别最大化,可更换的工人生产着可以替换的产品。

在市场上,消费同样需要大幅提高——不光要消费大幅增长的产品,还要提升消费者对大规模生产的相同产品的购买意愿。管理人员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就可以注意到他们在生产——消费链条可以实现效率平行。如果产品和工人都是可以替换的,那么可以替换的消费者看起来也挺不错的。

目标很简单。必须让消费者对同样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让他们需要同样的T型车,只要它是黑的。如果在同样的重复性劳动中,能够把工人更好的组织起来,那么用***同的品位定义消费者,就更容易做到了。正如管理人员发明了新的组织形式,以提升生产规模一样,管理人员也发明了大规模营销的技巧,提高了消费的规模。

于是,那些从前在市场上当着你的面掂量货物的顾客变成了消费者。用产业分析师杰瑞的话来说,消费者不过是“一生只为吞下产品、排出金钱的食道”而已。权利断然转移到厂商这边,"营销"变成了一个动词:意思是你对顾客所做的事。

ps:如果产品和工人都是可以替换的,那么可以替换的消费者看起来也挺不错的。

在工业时代,公司把一项货物的生产过程,变成了一个个重复操作的环节,进而产品和工人都是可以替换的;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公司把售卖货物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个简化重复的过程,只要面向货物针对的市场(消费者),然后一遍两遍的执行下去,就可以了,进而消费者在公司的眼里只是一堆数据而已,他不买,其它的人买就行,只要达到数据结果就行。至此生产和消费者打入了一道无形的鸿沟。

三:大众传媒的兴起

20世纪,大众传媒的兴起提高了产业向广大客户进行宣传的能力,而且降低了宣传的成本,大规模营销变得名副其实。更为广阔的市场带来了更加丰厚的回报,而这一丰厚的回报要求更好的保护。更多的官僚作风、等级森严的支配与控制式管理,意味着从前与你有眼神交流的顾客,如今很快被保安拒之门外。

大众营销的产品就是宣传信息,有多少种媒体,就有多少种宣传方式,有多少编制宣传信息的经销商,就有多少种包装形式。在地方宣传,在全球做宣传,再三的重复,营销业致力于传递宣传信息。不幸的是,消费者从来不愿意接受这种宣传。

四:营销的错误

在工业时代,原料从生产环节转到消费环节——从亚麻到亚麻布,从铁矿石到步枪——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规模尚有扩大潜力的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同样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新型运输体系的发展缓解了这一负担,全球运输体系繁荣发展起来。再远的距离也能跨越,产品得以高效的运输。

商业通过这一特殊的说法——商业就是运输——使得商业的含义逐步明朗起来。

在商业就是运输这一说法中——运输如今仍是传统企业的核心和灵魂——生产商把货物打包,通过运输通道运出,再通过物流系统托运送货。

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有形货物的运输,也很快用在了所有销售对象的包装和配售上。难怪企业开始认为,营销只不过是将各种各样的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很好理解,因为这样容易管理,一种型号的产品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要,物流渠道——以及新的传媒界——准备充分,随时待命。两者之间有着完美的对应。企业的生产部门运出可以替换的产品,营销部门输出可以替换的信息,都是面向同一个市场,市场越大越单一,对企业就越有利。

只是有一个问题:消费者对宣传信息并没有需求。消费者不想听到企业的宣传。

这就是有关营销的可怕事实。它向人们进行广播,可人们根本不爱听。营销部门策划的每一则广告、新闻稿、宣传噱头,都掩盖不了这一事实:它面对的公众根本不爱听。

营销人员对此了然于心,他们学会了掩饰他们的宣传信息,把它们伪装成娱乐节目,他们把内容进行重新包装,其频繁程度正如企业学会每年给生产线变换花样一样。如今,我们都知道这一切并对此有了心理准备。如果宣传手法不够精彩,我们甚至会感到失望。电视广告伪装成了独幕剧,新闻稿扮演着故事的主要情节,平面广告伪装成教育片。营销变成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巧妙竞赛,但结果始终没变,不论营销变得多么狡猾,都无法胜出人们的这一本领:他们总能从营销的香水嗅出企业赚钱的本意来。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商业就是运输”这一说法为什么常常给人以“商业就是战争”的感觉,后者是另一种深入人心的说法。我们在开展营销活动时,所遵循的战略就是把客户当作靶子;我们用信息轰炸人们,以便开拓更多的市场。传统企业始终与市场处于作战状态之中,营销人员始终奋战在最前线。

想想我们走过了多远的路吧。市场原本是买卖双方会面,和基于***同的兴趣交谈的地方。如今传统企业沉迷于暴虐的战争当中,客户在战事中不断减少。如此一来,营销失败何怪之有?

五:网络化的市场

我们知道, 营销的真正目的 ,就是把广告信息悄悄送入我们的潜意思趁着我们不备砍到我们的头上。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广告都教会我们学会唱广告歌、背广告语。要是它们的斧子劈得准,我们就会照办,听信广告信息,购买产品。因为营销之斧让我们沉默,让市场上的交流不再必要,如同早年淘汰的牛车一样,同样是营销之斧的目的所在。

工业体系就这样平静的维持着,在传统企业的喧嚣声中,我们的沉默无人察觉。买卖双方没有交流,没有善意的玩笑,没有对话,也没有热情的握手。

两百年的历史,再加上数亿美金的营销,当这两者的分量都压在你头脑中的营销利斧上时,不难想见,这样的营销肯定是卓有成效。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足以让这柄营销的利斧变得松动。

互联网是一片空间,我们在网上买书、买票。我们不是凌驾于网络之上,或是穿过网络,或是置身一帮。把互联网称为“平台”,未免低估了它的热情好客。网上发生事情可不光是商业,不光是浏览内容,不光是来回拖动、点击鼠标或互通信息。网络是一片真实的空间,人们可以到这里学习,彼此交流,一起做生意。它是一个集市,顾客们来这儿寻找货品,卖主展示货物,人们纷纷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这是一场对话,终于,再一次成为对话。

“我来这个市场是想买一台新电脑。”有人说,随后她去了戴尔的网站,但她也许不会马上买下那款很酷的笔记本电脑。她会先问问别人的意见——在网页上,在新闻组里,通过电子邮件:“你觉得怎么样?这款电脑好吗?有没有人用过?真实的电池寿命是多久?他们的客户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是出过什么可怕的事情?”

这些对话大多与价值有关:产品的价值,出售产品的企业的价值。这些对话不光谈到了价格,还谈到了市面上流传的企业声誉、定位、地位,以及其它在舆论中时好时坏的品质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唯一真正有效的广告宣传就是口碑,而口碑靠的无非是对话。如今口碑评价已经可以传遍全球了,科技发展使“一对多”首先在社会化生产领域得以实现,然后推及大众营销,这一福祉被生产商安享了200年之久,如今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了。他们迫切的想要弥补失去的和时光。

对传统营销更加不利的是:顾客们发现,他们在市场上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不光是发现了产品索赔背后的真相。网上对话的声音彻底取代了世界各地营销部门散发的单调、死气沉沉、以自我中心的空洞说教。

网上的语言呈现给人们的是纯正的、富有人情味的声音,而不是企业集团高调、空洞无物的言辞。此外,网上的声音告诉人们的是基于自身经历的真实情况,不像企业的宣传信息,旨在展现最美妙的幻想。客户不光是花点时间,就能从网上的对话库目录中看出真相;而且传统企业尖声细气、自我陶醉的声音本身就显得格外空洞,与网上流传的、内容丰富的对话一比,就相形见绌。

传统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它仍然以为市场是一些遥远的抽象概念——战场、目标、统计数据——网络只不过是企业的另一条宣传途径。

但网络并不是宣传途径、管道,或者电视频道。网络邀请顾客进行交谈,大家谈笑风生,彼此学习。彼此相连的他们重新找回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声音,但这次范围更广,影响力更深远,远胜从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