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实施绩效管理:“末位淘汰”很可怕,请慎用末尾淘汰制
在企业管理中,有好多单位实施了末位淘汰制,比如保险行业对业务员就采取“末位淘汰”似乎还取得了一些成果。平安保险就是这样,不满足业绩,一个月清退。其实这是一种没有事实法律根据的做法,“末位淘汰”和解除劳动关系并不是可以等同起来。提醒各位企业HR末位淘汰要慎用,如果非要使用,请注意一些问题。
一、什么才是“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是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将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进行排序,并且将排在末尾一定比例的员工确定为绩效最差的员工,对具体对应员工进行解除聘用关系的处理。
二、要实施绩效“末位淘汰”应该具备哪些前提条件呢?
1.企业的绩效管理科学稳步推进,而且绩效管理已经趋于成熟,并且通过科学公正的考核过程得到的绩效考核结果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可和信服,绩效管理高效却实实在在与本企业现状以及企业员工工作现状吻合。这样的结果就算有些员工需要被淘汰,也是输的心服口服。否则,如果结果遭质疑,这样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但是现实企业管理中,又有几家企业可做到。
2.企业内部具有很鲜明的业绩导向的企业文化,大家都认可“业绩第一、能者上、庸者下。”企业也是典型的狼群文化导向。这样的企业工作节奏一般都比较快,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很高。但是末位淘汰的不一定就是不优秀的员工。
3.企业中高层管理稳定,干部储备梯队充足。而且基层人员流动性会比较强。这也是保险公司一直存在的理由。
三、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末位淘汰”也不例外。有着其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在里面。
1.优点:末位淘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就是工作充分靠拢整体企业经营目标、各部门具体阶段实施目标、并且员工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同时能保证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也在企业内部容易形成具有良好的竞争性的工作氛围。打破“大锅饭”、“混日子”等一些工作效率低下的管理和工作现状。
2.缺点:末位淘汰在存在优点的同时也有其很多缺点。比如不利于企业团队文化形成,大家的团队意识会比较差,员工容易焦虑、紧张导致员工关系不融洽。久而久之,在这种不安全的氛围下工作会导致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降低、员工只会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大局利益。从而不利于整个企业长远发展。这也是现在有人一听做保险的人卖保险就色变的原因。其实保险是个好东西,是被人把产品的口碑给破坏了。
四、企业决定实施“末位淘汰”一定要借鉴其他企业操作成功的经验方法,切记盲目蛮干。
“末位淘汰”要慎用,在实施以前,必须要参照其他企业成功经验指导,包括对本企业的所在行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发展以及经营战略、组织机构、管控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人资战略等一些列问题要做到准确诊断与推敲,方可决定实施与否。绩效本是一把双刃剑,而“末位淘汰”更是要慎之又慎,否则,辛苦打造的企业文化就会打水漂,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速度。
五、若要实施“末位淘汰”,一定要正确掌握其方法和工具,避免误入歧途。
1.“末位淘汰”方法一般包括“等级划分法”和“淘汰方式”两个方面。等级划分包括“以分数划分”“强制排序”“综合法”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具体企业要慎重选用。
2.对于“末位淘汰”要有正确的认识。“末位淘汰”不是员工真的不优秀,不是解除合同。一旦涉及合同解除问题,就会引发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所以除了合同解除,对于员工培训再上岗、调换岗位、留用考察等都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