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教养】分享比公理重要吗?
很开心法律与教养首发文章获得许多正面回响,关于《带去学校的书被弄坏了》,我有一些补充想法:
很开心法律与教养首发文章获得许多正面回响,关于《带去学校的书被弄坏了》,我有一些补充想法:
发生此类事件,或许有人会把重点放在「担心孩子从此不愿分享」,对此,我想抛出一个疑问:我们是不是认为「分享」比「公理」重要?这是最根本的价值选择,此将影响我们的处理原则。
如果认为分享比较重要,我们自然会要求孩子不计较,因为分享代表某程度的丧失,就算东西被弄坏,也是所有权人应该练习承受的。反之,如果认为公理比较重要,我们会倾向分清是非对错,权利义务也要有归属,有权者可主张,有错者要担错。
其实,这两种价值都是可以运转的,前提是全社会的人都采取同一种立场。然而尴尬的是,我们在制度上已采取讲究公平与个人主义的法律原则,在文化上却仍停留在利他与忍让的传统思维,这就导致心态上的歧异与执行上的落差。我们不断强调「忍让」的重要性,习惯性忽视「权利」,自然形成「法律说法律的,我做我的」,例如在职场上,多少员工对自身权益没有概念,就算知道了也不敢去争取(但是私底下却气到不行),而雇主则视劳基法为「参考」,毫不知自己冒了多少法律风险。
我们从小就被潜移默化成「权益受损也不要去计较」,在制度与执行的落差中,权力优势者有机会利用此项文化特质大肆发挥。在这样的社会里,再公允的法律也是虚设(题外话,当员工用离职作为抗议,雇主同样遭受损失,留不住好员工、招不到好人才,在不断招募与训练的循环中,付出的成本其实远超过依法待人)。
我知道改变文化并不容易,然而身为教养者,我们选择的处理方式将会引导孩子未来的处事原则。我们应该想清楚:先处理权益问题?或先担心分享问题?此将影响孩子如何看待 自己的权利 ,以及, 别人的权利 。
我认为,「公平合理」应该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的待遇。很多争执,最终只是争「公理」或「一口气」而已,而那「一口气」,可能只是提起诉讼,也可能是极端行为导致两败俱伤,在孩子的世界,或许就是不愿再带东西到学校去分享,或视他人为仇敌。那何不一开始,就公平处理?
教孩子「分享」已经很难,而分享后的权益无法被保护,将导致分享更难 。 公理与分享其实并不冲突,如果我们能好好处理分享所衍伸的问题,当孩子知道权益会被保护,分享时便不会有顾虑。如果您问我:书被弄坏了,孩子会不会从此不愿分享?也许会,也许不会,端看我们如何处理这道困难的状况题。
Ps. 今天在外吃午餐时,我忘了先问女儿,就擅自挖走她碗里的饭,她大声抗议,随后不愿再给我吃。晚餐时,我记得先询问:「可不可以给我吃一口?」,她立刻说好,还主动拿给我吃。于是,我更加理解了: 分享的前提是「尊重」,而非让孩子「习惯被剥夺」 。当然,如果女儿未先取得同意就拿走我碗里的菜,我也会明白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做。我想教她尊重别人的权利,也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相对的,当她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抗议时,我不会骂她「小气」,而是坦然为自己的失礼道歉。 教养讲求原则之一贯,而「公平合理」,是我最在乎的价值之一 。
* ?更多法律 X 教养系列文章,敬请锁定严选、Jagaur小姐部落格及脸书专页。
*Jaguar小姐新书《我们正在冒险:开启亲子新关系的露营车之旅》
*博客来连结
*金石堂连结
?* 本篇文章由 Jaguar 小姐 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