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俄罗斯为何没有选择美国以往的大规模空袭的作战模式?

其实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只能简单说一说。

第一,俄乌战争的战略目的。

虽然普京说终极目的是乌克兰去武装化,也就是占领乌克兰全境,不允许该国再有正规军。目前看来,这个目的很难达到。退一步说,即便能够达到,普京也严格将战略目的设定为打垮乌克兰政府和军队,没有扩大打击范围。目前俄罗斯的打击,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相对克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朝着乌克兰平民开火,也没有不顾及平民伤亡。

一旦出现大面积的平民伤亡,不但国际社会侧目甚至会干涉,也会形成深刻的民族仇恨。随后俄军无论是驻扎还是扶持傀儡政府,都难以站住脚。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遭遇的治安战,都是无穷无尽的民族战争,打了10多年也不能停止。这么一来,对于俄军空袭打击的要求等于高了。

第二,俄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不强。

俄军和精确打击能力,同西方不是一回事。就精确打击本身来说,不需要精度高到西方那种离谱的地步。大家都知道西方有那种忍者炸弹,也就是精确制导炸弹但没有炸药弹头,安装旋转刀片。

这种炸弹可以准确击中小汽车的后半部分,用旋转刀片杀死车后座的目标,却不会杀死前座的司机。就打仗来说,这个精度就属于过分了,不需要这么搞。因为普遍炸弹的爆炸半径,只要不限制,至少也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精度保持这么多就够了。

西方之所以将精度提高到变态的程度,主要是防止误伤平民,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而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最终研发武器根本没有考虑这种问题,只是保证炸弹的毁伤效果的精度。在攻打伊斯兰国的俄军精确轰炸后,可以看到效果并不好,出现了误伤平民现象。需要说明的是,俄军轰炸伊斯兰国只用了20%的精确制导武器,其余都是普通炸弹。

目前乌克兰军队自知野战不是对手,大部分已经全部退入城镇坚守。这种情况下,俄军空袭就比较困难。如果坚持高密度空袭,不但要大量使用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还肯定会误伤乌克兰平民。所以,目前俄军轰炸顾虑很多,被束缚了手脚。

第三,俄军的精确打击武器的存量不够。

俄军引以为戒自豪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近500公里,精度在10米内。俄军目前发射的160枚弹道导弹中,主要就是“伊斯坎德尔-M”,成功摧毁了乌克兰境内导弹系统、远程火炮系统、防空系统和机场航空装备,压制和摧毁其战术纵深内目标。可以说,伊斯坎德尔-M是俄军的撒手锏,也是空袭的重要武器。

可惜,俄罗斯目前库存只有300枚左右,存量实在太少。而俄军早在10多年前就要求大量装备这种武器,到了今天也只装备了这些。这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军费非常紧张。而伊斯坎德尔-M属于昂贵武器,仅仅2012年俄罗斯政府投资17家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试图恢复该导弹的量产,就花费240亿卢布。而企业自己还要筹措160亿卢布。

俄罗斯其他精确制导武器,也大体如此。基本就是性能好的价格昂贵,装备有限!性能差的数量倒是不少,却又不敢随便使用。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帮助巴沙尔轰炸敌对武装,使用了部分精确制导武器和大量无制导炸弹。敌对武装认为,俄军空袭至少炸死数千平民。

第四,快速反应的精确轰炸难度非常大。

美国也是花费了20多年,才提高到发现目标到空袭缩短到15分钟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其他国家能够做到的,俄罗斯也是不行。俄罗斯的空地一体作战能力,目前看来比解放军要差,信息化水平不高。即便地面部队在城镇中发现了乌克兰军队,空军也无法及时赶到。而现代化作战,谁也不可能长期留在一地,打一打就快速转移。

即便美国空袭达到15分钟,也主要是针对实力较弱的对手。乌克兰虽然被俄军炸毁了不少防空导弹和雷达,但仍然有一些导弹和雷达幸存,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加上西方援助了大量便携式防空武器,所以给俄军空袭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俄军战机非得较高,就必须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而且可能有偏差,非得低一些则有被击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