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何没留下皇宫呢?
没有留下皇宫的城市不只是洛阳,西安、开封、安阳、郑州、杭州、成都等大多数作过都城的城市都没留下皇宫,没有留下的原因大部分是焚于战火,一少部分则是历史自然变迁逐渐败亡。目前留下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南京的明皇宫和沈阳的盛京故宫。
洛阳作为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自然也有皇宫存在,但因其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战火焚毁频繁,再加上历史久远,自然灾害及岁月侵蚀,目前都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存在的都城遗址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商都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随唐洛阳城遗址。其著名的宫殿有,东汉北宫、南宫,随朝紫微宫,唐朝上阳宫,武周明堂。
一、西周成周及东周王城
周武王灭商后,就打算在关东建立新都,后来武王死了,周公辅政,决定兴建新都。周公占卜,卜卦说?周兴于岐、成于洛?,所以应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周朝才能成就天下,于是在涧河与洛河交汇处营建洛邑(一说在瀍河与洛河交汇处)。新都建成后,周成王迁都洛阳,在洛阳置九鼎,分封71国,并接受诸侯朝拜,开启?成康之治?,成就周朝天下,因此成王死后庙号被遵为?成王?。自此洛阳称?成周?,丰镐称?宗周?,也就是守住祖业、埋葬祖宗、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公元前710年,宗周灭,周平王东迁洛阳成周后,成周城开始被称为?王城?,遣址为现在的洛阳王城公园。公元前510年,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又在现在的白马寺附近建立新都,沿用?成周?名称,被称为?东周?,旧都?王城?被称?西周?,周郝王时又迁到了?王城?。后来周王又在巩义封了个?小东周?。
二、东汉洛阳城南宫、北宫
刘邦建汉后,起初定都洛阳,居住于位于白马寺东边的成周城。迁都关中后,洛阳作用依然重要,汉初刘邦东出平叛基本住洛阳,汉景帝削藩平?七国之乱?,洛阳是前线指挥部,武帝后洛阳逐渐发展成为经贸大都市。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重新整修扩建洛阳城,整修洛阳宫殿,即后来的?南宫?,南宫就是刘秀的皇宫。
根据元《河南志》记载,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另外,清代学者惠栋考证南宫的宫殿还有:九龙殿、广德殿、安福殿、和欢殿、翔平殿。
汉明帝继位后,嫌?南宫?老旧窄小,开始在原宫殿的北边修建新宫,从汉明帝永平二年到永平八年建成,新宫称为?北宫?,南北宫之间有复廊连通。北宫雄壮丽成为国家办公的地方,皇帝大朝议事就在北宫的德阳殿。
根据元《河南志》的记载,北宫之中,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为金商门、西为神虎门。两门南面有两观,东为增喜观,西为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到了东汉未年,董卓迁汉献帝于关中,为杜绝关东群雄在洛阳复立汉朝,便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南、北二宫也焚于火中,自此从周朝到东汉一千多年的洛阳城毁灭。
三、魏晋洛阳城的太极殿
曹丕代汉后,从许昌迁都洛阳,于黄初元年重修洛阳城,在东汉北宫的基础上重修洛阳宫。曹丕修洛阳城参考河北邺城的建筑格局。公元237年,诸葛亮死后魏明帝感觉压力消除,开始大修宫殿,在原来南宫的基础上修建太极殿、昭阳殿等宫殿。
据《太平御览》和《资治通鉴》等书记载,太极殿建在高大的二层台上,面阔12间,正面设左右两个升殿的踏步。殿内设有金铜柱4根.是魏宫最巨大豪华的殿宇,两侧分别建有东堂和。太极殿是皇帝举行等重要礼仪活动的主殿,东堂是皇帝日常处理朝政、召见群臣、讲学之所,西堂是皇帝日常起居之所。正殿太极殿与东西堂一字并列,这种布局起源于曹魏,并一直到北朝末年,隋朝修建大兴宫才改变,使用时间长达近350年。
太极殿设立中轴的建筑模式后来成为典范,历代王朝建设皇宫时都参照太极殿的建筑风格,建立南北中轴,东西对称的格局。太极殿这个名称后来在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随、唐、宋都曾沿用。
西晋司马炎代魏后,都城还在洛阳,继续沿用曹魏宫殿,司马炎就是在太极殿登及。西晋未年,?永嘉之乱?,匈奴前赵的刘聪攻破洛阳,纵兵烧掠,洛阳宫殿惨遭毁坏,太极殿也随之不存。
四、北魏洛阳城
鲜卑拓拔氏建立北魏后统一了北方,开始都城在山西平城(大同),由于平城偏北,不利于汉化和统治中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将都城从北部的平城迁至华夏腹地洛阳,之后洛阳重新成为帝都。北魏迁洛后,立志于汉化。因此都城、宫殿规制多沿用魏晋旧制,北魏洛阳皇宫正殿亦曰?太极?。
由于长期战乱北方到处都残破不堪,成为首都后洛阳人口不断增长,文化经济繁荣,孝文帝开始大规模整修扩建洛阳城,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北魏洛阳城。建成后洛阳城分为?内城?外廓?,南北大街称为?铜驼街?,坊间格局整齐划一,成为都城建筑史上的典范。
北魏太极殿作为皇宫的正殿,是新皇登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正殿,由正殿、东堂、和四周的廊庑组成,是宫城中最大的殿庭院落。公元534年大将高欢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河北邺城,并迁洛阳40万户于邺城,大拆除洛阳宫殿,将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自此从曹魏以来300年的洛阳城又变为废墟。
五、随唐洛阳城紫微宫
随文帝随朝建立后感觉北周遗留都城太过狭小,便在东南方兴建?大兴城?,但大兴城建设过于仓促,选址有问题,不久后缺点便暴露出来。首先就是缺粮,再次就是水咸,关中一遇大旱大兴城便运不来粮食。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渭河不能行船,大兴城断粮,无奈随文帝只好携带满城百姓到洛阳就食。再一个就是大兴城太热,没树木,一到夏天就奇热难受,随文帝后来又靠山建立仁寿宫避暑。
自西晋灭亡后天下分裂三百多年,南北东西都形成巨大的裂痕,随着全国的统一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随炀帝即位之初便发生了汉王杨谅叛乱,叛乱很波及山西河北地区,随炀帝立即从洛阳调兵剿灭叛乱,并迁河东20万户于洛阳,由此随炀帝深刻认识到洛阳的重要性。为便于对东方南方的控制,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本位主义,随炀帝登基第二年决定建立东都洛阳,一年后东都建成,随炀帝迁都洛阳,居紫微宫。
新洛阳城选在了周王城东南,汉魏洛阳城西南的洛河两岸。这一次宇文恺吸取关中大兴城的教训,按照洛阳的山川地貌进行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左右对称城市布局,把城市各个部分同天子连系起来,以洛河为天上的?银河?,皇宫为天帝的?紫微宫?,宫城正南门跨洛河的桥为?天津桥?,连接宫城与廓城的御街叫?天街?,廓城的正大门?定鼎门?。隋唐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使宫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故而又被称为?紫微宫?。
紫微宫?又称?紫微城?,建成后富丽堂煌,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宫,其建筑形制可谓登峰造极,尤其在武则天时代达到鼎盛,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乃当时世界上一大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宫内有别殿、台、馆三千五百多所,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紫微宫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唐称乾元殿)、大业殿(唐称贞观殿)、徽猷殿。三朝前后相重,以宫城正门应天门(则天门)为大朝(外朝),朝区正殿为日朝。唐朝,李世民击败王世充,攻占洛阳城,忌紫微宫奢华,便拆毁乾阳殿与应天门。唐高宗李治到洛阳后又在宫城西建上阳宫,上阳宫内有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气势雄伟,风景秀美。在洛阳唐高宗确定实行两京制,和武则天长期在此办公。后来武则天称帝后,改洛阳为神都,又修建了明堂、天堂、集仙殿等,称紫微城为太初宫。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破洛阳后在洛阳称帝,唐肃宗李亨借回纥兵平乱,答应收复长安后让回纥兵任意抢三天。结果收复长安后李亨怕长安人骂他,便又对回纥将领说等收复洛阳后让其在洛阳任意抢劫,结果唐朝收复洛阳后,回纥兵在洛阳住意烧杀抢劫,便洛阳城再一次陷入浩劫,上阳宫及紫微宫毁坏严重,到唐德宗时彻底废弃。
中、晚唐及五代时了虽然对洛阳城有修复,但终不及盛唐以前三分之一。同时随着开封的崛起,洛阳虽是北宋的西京,但地位日渐降低。到南宋时,宋与金,宋与蒙古争夺洛阳城,洛阳再次遭受兵焚,随唐洛阳城彻底成废墟。明清时期又在洛河北岸重建洛阳城,即现在的洛阳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