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名词解释思修

道德名词解释:是人们***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①《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②《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③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④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3.老子《道德经》的省称。

①南朝 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②唐杜甫《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③元倪瓒《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4.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①《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

②《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