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法律法规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噪音污染的定义、限值、监测、处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噪音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噪音污染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几类。

二、噪音污染限值与排放标准

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噪音污染制定了相应的限值与排放标准。例如,对于工业噪声,规定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噪声限值;对于交通运输噪声,则对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排放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噪音污染监测与评估

为了准确了解噪音污染状况,我国建立了噪音污染监测与评估制度。环保部门负责定期监测各类噪音源的排放情况,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噪音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广低噪声技术和设备、加强噪音污染源的监管等。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噪音污染防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噪音污染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噪音污染法律法规的行为,我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超标排放噪音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

噪音污染法律法规在保护公众免受噪声污染侵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明确噪音污染的定义、限值、排放标准以及监测与评估制度,为噪音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噪音污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追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六条规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规定: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