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找到有效的发展思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省宁阳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肩负着做好“三农”工作的神圣职责。对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我县作了认真思考研究和积极有效的探索。在整个“三农”问题中,收入多元化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现实选择。

一、实现农民增收,必须立足农业、以农养农,把农业的特色比较优势挖掘出来。按照区域特色化、特色规模化的要求,宁阳县坚持在资源整合中挖掘特色,在扬长避短中培育特色,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比较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巩固制种、蔬菜、桑蚕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植奶牛、速生丰产林、林草牧一体化、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全县已初步规划形成了“四条带、五个区”。四条带,即以华丰镇、东庄乡为主的东部淡季无公害和绿色蔬菜产业带;以伏山镇、东疏镇为主的西部有机蔬菜产业带;以伏山镇、东疏镇为主的万亩优良蔬菜制种产业带;以东疏镇、鹤山乡、伏山镇、罡城镇为主的2万亩桑蚕产业带。五个区,即乡饮乡3万亩速生丰产林发展区、葛石镇8万亩大枣发展区、东疏镇万亩苗木花卉发展区、磁窑镇万亩生姜发展区和蒋集镇3万亩花生种植区。目前,全县蔬菜面积达到40多万亩,桑园3.2万亩,苗木花卉1.8万亩,丰产林16万亩,牧草1.3万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发展规模饲养,实现畜禽养殖的集约化发展,是提高养殖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规模饲养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规模饲养,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以全面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05年底,全县规模场达到4850个,饲养小区达到520个,规模饲养占社会饲养总量55%以上。华丰煤矿奶牛场、东疏镇郑庄奶牛小区被评为山东省奶牛养殖示范区,被山东省农科院确定为良种奶牛繁育推广示范基地。同时,我县紧紧抓住蒙牛集团落户泰安的大好机遇,在县全面实施了“奶业富民工程”,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明确了奶业发展的目标,制订了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大力推行“招商引牛”,省、市领导给予了较高评价。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63万头,比05年底新增130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6%。我县相继建成了华丰煤矿大型奶牛场和东疏郑庄、蒋集小胡、华丰歇息铺、泗店肖村、伏山桑庄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饲养小区,投资3亿元的宝山奶牛、投资2亿元的光明乳业等一批龙头项目也相继落户,为全县奶牛业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现农民增收,必须依托龙头、打造“链条”,把农业的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我县始终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谋划运作农业和农村经济,通过延长农业和农产品链条,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通过建立农户与农户之间的链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在龙头企业发展方面,按照“围绕资源引进一批,瞄准市场挂靠一批,立足实际建立一批,引导扶持做大一批”的思路,结合推进农业区域化生产,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大中小并举,各种经济成份一齐上,通过股份、合作、联合、兼并等形式,鼓励吸引外地资本、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资本,大力兴办粮食、林木、果品、畜产品、苗木花卉、乳制品等加工、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选择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目前,我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县级8家,带动农户近10万农户。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极大。只有让农民以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组成“联合舰队”,才能抗御风险保增收。为此,我县把引导农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农民联合的有效组织形式。立足县域资源、产业优势,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以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农民联合,组建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234家,带动20多万农户增收。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被评为“全国重点支持合作社”,宁阳镇西关林草牧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中央、省、市多次来这个县进行专门调研,回良玉副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总结推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的经验。上百家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三、实现农民增收,必须跳出农业、多轮驱动,努力扩大就业空间。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县域经济构架中,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都能为作为主体人群的广大农民提供增收的空间。近几年来,我县一直在认真思考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的有效途径,努力“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我县明确规定:村级新上项目形成的税收,按当年乡镇留成的30%—50%奖励村,支持鼓励乡镇、村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05年全县个体民营企业达到125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国地两税的比重达到75.9%,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积极发展行业协会。根据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和各行业的特点,引导建立了钢球企业协会、制鞋企业协会、粉制品企业协会等10多个协会社团组织。全县钢球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12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6000万元。全县骨干制鞋企业10多家,与之配套的加工站、点200余个,从业人员万人以上,年生产各类布胶鞋2000多万双,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利税1000多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布胶鞋生产基地之一。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近年来,我县把劳务输出列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形成了以定单式培训、成建制输出、合同化管理、配套跟进维权、后续服务完善为典型特色的富民强县产业。全县常年在外农民工14.3万人,年输出劳务总收入10.4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6%。我县被命名为省劳务输出基地县,成为北京、天津、宁波、苏州、昆山等大中城市重要的劳务源头。一批批有头脑的外出务工人员在打工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胆量,实现了由打工仔到老板的角色转换,有的返乡创业、惠及乡亲。目前,宁阳县务工返乡人员已兴办企业148家,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安置本地农民就业3500多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宁阳镇青川寺村青年王元成,早年到泰安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经过多年磨砺,办起了泰安市东方计算机学校和东方电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他本人已是泰安市九三学社成员、泰安市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我县劳务输出“培训+输出+管理+返乡创业”的做法,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总结为“宁阳模式”在全国推广,在“中国(宁夏)劳务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劳务输出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三个典型县之一发言,被评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四、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积极探索灵活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综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我们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探索灵活的土地流转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托龙头企业,搭建“新型农业庄园”。农业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高农民、公司双方的收益。泰安口福农业发展公司采取“公司+农场”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从伏山镇陈行村租用土地,发展高值经济作物,并聘用该村劳动力为常年工和临时工,使全村80%的农户受益。当地农民把这种模式叫做“新型农业庄园”。既拿地租又领工资的农民成了新型庄园的“新型地主”,既收租金,又当工人,拿着“双份”钱,还不承担风险,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三成。二是实行“田保姆”方式,托管他人的农田。大量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顾不上田间劳作,却又不愿放弃承包的土地,有的粗耕滥种甚至撂荒;而农村一些种田能手、农机大户又“吃不饱”。针对这种情况,县里提出了种田挣钱两不误的指导思想,引导外出经商打工者与种田能手签订“入托”协议,形成“你在外地忙挣钱、我来代你耕农田”的“田保姆”式的新型互助合作方式。三是实行集体“集约化经营”,提高亩产效益。地处城郊的宁阳镇东关村,人均只有3分地,地块小,劳动力成本高,一家一户调结构也没多大意义。东关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由村集体统一承包土地,成立了种植、苗木花卉、养殖等专业队,统一耕种,搞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其他农民在领取土地分红的同时,转向了二、三产业。

五、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搞好服务、执政为民,调动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政府服务是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减少生产和经营成本、降低农民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政府服务重点是给政策、教方法、化风险。给政策,就是要把中央的各项农村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到群众中去,避免出现政策“棚架”,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教方法,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干部示范和典型引导,向农民灌输新知识、新观念和各项实用技术。化风险,就是政府必须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制止售假、坑农害农行为,把该管的事管好。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都陆续出台了一系政策,我县坚决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特别是在粮食直补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委“五到户”的标准要求,严把核实关、公示关、确定关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做到补贴品种与依据、补贴标准、补贴资金额度、补贴方式、补贴时间“五明确”。县财政部门在县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粮食风险基金直补农民资金专户,补贴资金一律通过专户封闭运行,确保把补贴资金直接、及时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我县毫不含糊,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规定,哪个乡镇、哪个村出现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县里坚决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力度。充分发挥农广校、种子技术市场等各类科技机构的阵地作用,采取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聘请专家讲课、电视讲座、发放宣传品等途径,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近两年来***培训干部群众10余万人次,使广大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工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先后同以色列海泽拉公司、天津黄瓜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近40余所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起了长期贸易及技术合作关系,每年引进名优稀特新品种120多个,先进适用技术100多项。在此基础上,通过农函大、农广校等培训基地,常年坚持开展科普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全县每年有98%的农村基层干部,89%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普及型技术培训。三是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我县农资主要是化肥,品种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氨,分地产和县外购进两部分。地产化肥主要是县飞达化工公司生产的尿素,能充分满足县内农业生产需要。对地产化肥,我们实行最高限价,上下浮动幅度各为10%,超限价亏损部分由县财政挤出部分资金支持企业生产,让利于农民。对经营环节(包括自县外购进的化肥)实行差率控制,同时密切关注农资市场动态,跟踪价格走势,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问题严重的,依据有关价格政策法规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