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事件的中国热议

美国谷歌公司从2004年开始对图书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引发美国多家图书出版商和美国作家协会起诉谷歌,指控其图书扫描项目侵犯了他们的版权。随后,这样的争议延及到世界各国,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发言指出,现在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经有3亿多人,未来两年,网民可能达到5到6亿人。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思维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方面的巨大争议,这是全球都需要***同面对的问题。他说:“解决的方式是什么?不是在虚拟世界有一套法律著作权的制度,而在现实生活中另有一套法律制度。鼓励知识创造,而且在尊重知识创造的前提下寻求各种授权的使用方式,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近几年,世界几家著名IT企业都遇到了版权官司。互联网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的挑战,纠结了各方关注。有人认为,海量作品在网上传播要逐个取得著作权人授权,将极大地阻碍文化成果传播;也有人认为,谷歌数字图书馆先扫描作品,待著作权人获知后再追加授权,也是一种解决之道;中国年轻作家韩寒则在博客中支持谷歌;但更多的人将谷歌的行为称为“强盗”行为。

对于各种争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教授认为,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的媒介,尊重著作权受保护这个原则都应该是不变的:“海量信息传播跟是否要求授权并不矛盾。应对新的网络环境,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给予更方便的授权方式是需要进一步的考虑。但这是不是说不去经过授权就可以使用,这是不可以的。至少目前全世界各国法律,包括国际公约,都没有允许没经授权的使用。”

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问题在中国起步很晚。中国在2006年7月才开始实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之前,很少有出版社会与作者谈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正因如此,当有消息透露,谷歌称有5、6万种中国图书得到相关出版社授权,可以在谷歌数字图书馆上显示部分内容时,受到中国版权业界质疑。

同样的难题也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表示,版权得到尊重是数字产业获取内容资源的保证:“如果技术的发展导致版权的不被尊重,那么我想就不会有人去创造原创性的非常高质量的内容,那我们的内容资源就空了。数字版权保护两方面,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要传播,在传播与保护之间建立一个平衡。”

刘成勇的这种想法,在11月20日中国文著协与谷歌方面的第二次会谈中得到体现。参与会谈的文著协副总干事张洪波介绍,谷歌代表明确表示,谷歌在开发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当中,不会放弃中国著作权人的作品,中国优秀的文化在谷歌数字图书馆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谷歌方面愿意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渠道和程序,来使用中国的作品。双方达成意向,本着合作的态度加强沟通,推动相关问题尽快解决。

在中国版权年会上,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先生介绍,国家版权局正在推动修改著作权法,应对互联网上的版权挑战:“当前我们是在坚持版权保护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推进工作。一方面加强保护,加大对网络盗版侵权的打击力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促进互联网的合法使用,要在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规范的、互利双赢的使用机制。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来保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广泛传播,来满足公众需要。”

王自强认为,相关各方在法律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合作关系,是解决互联网版权保护紊乱非常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