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期公司法人股东恶意变更

一般没什么影响的,承担责任的是公司,具体来说就是公司资产赔偿,只有在公司恶意转移财产或注销的时候,才会追究股东的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变化,并不会引起公司法律(组织)形式的变化。

公司在诉讼期间,变更法人代表,只要公司存在,就不影响诉讼活动的。诉讼期间,诉讼主体是公司法人,而不是法人代表,公司在诉讼期间,变更法人代表,但只要公司存在,就不影响诉讼活动。因此,诉讼期间法人代表可以变更,但变更后要及时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如若是遇到公司改名的情况,需要原告向法院提出申请变更被告。

起诉公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诉讼风险评估

主要从证据是否充足,以保证案件胜诉;被诉对象财产状况,以保证胜诉后执行能到位等。

2、公司财产调查

立即对公司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3、准备诉讼材料到法院立案

准备诉讼材料向法院立案,包括起草起诉状、准备证据、准备原、被告双方的身份材料等。

4、(诉前)财产查封

起草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提供公司财产清单、提供财产保全担保等,在诉前或诉讼立案时先行或同步财产查封。

5、案件审理

通过法院审理,取得胜诉生效判决。

6、申请执行

取得胜诉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运用拘留、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登报等方式迫使公司还款。

民事诉讼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即具体地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综上所述,公司拖欠个人债务,债权人可以起诉公司来维权,在诉讼期间,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能变更,这个是不影响案件进程的。在这种民事诉讼案件中,公司是被告,法定代表人只不过是公司的一个代表。通常情况下,公司在诉讼期间变更法人的,会告知法院。

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