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说法是怎么来的?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一书中,这里的山东、山西并非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而是指的崤山、华山以东、以西。意思是这两道山以东多出相才,以西多出将才。
自古以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历朝历代培育的乡土文明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深深的影响着人未来的发展。
而自古以来就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其中的山指的是崤山、华山,整体上位于河北、山西一带。而这一说法自出现之后也为后人所赞同。
其中出自崤山、华山以东的相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蔺相如、商鞅,秦朝时期的李斯,还有西汉时期的萧何、张良、陈平等等,他们的智谋让人所敬仰。
而出自崤山、华山以东的将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秦朝的李牧,还有汉代的李广,其英勇仍然惊叹。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我认为大体的原因是这样的:山东大多处于平原地带,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一般在不管是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能混口饭吃,这给予他们足够的世间和经历去钻研学问,钻研经典,一句话,就是多读书,而这是一个相才必修之路。
相反山西一带,位置偏僻,不利于百姓的农业生产,但是有利的方面是靠近塞外匈奴,常年处在战乱之中,这样的环境对于他们带兵打仗起到了磨砺作用,无形之中将他们培养成了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