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英国也鸦片泛滥,后来怎么解决了?

清朝时期,中国向英国出口瓷器和丝绸导致英国白银大量外流,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的吸食导致中国对鸦片的需求大量增加,英国因此扭亏为盈。最后,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虎门进行了一次鸦片燃烧,并配制了解药。第二年,英国以微弱多数投票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这就是所谓的鸦片战争。从表面上看,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所以英国没有鸦片?事实上,当时英国鸦片泛滥的情况并不比中国好到哪里去。

当时英国的情况是这样的:感冒头痛怎么办?失眠多梦怎么办?疑难杂症治不好?孩子哭着不睡觉。你不用再担心了。一点鸦片酊,你的麻烦就会马上结束!

鸦片

鸦片酊是16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创制的,将鸦片溶于酒精当中,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

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由于医学不发达,医生倾向于治疗疼痛而不是治愈疾病。于是,各种不可思议的方法都尝试过了,比如最著名的放血疗法。

鸦片酊的出现,让普通英国人很快找到了"灵丹妙药",不管什么病,吃一点就能抑制疼痛,效果很好,而且价格低廉,一下子就流行起来。

当时,英国民众可以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街头小贩的手中买到鸦片酊。虽然一些医生也知道这种"神药"会带来危害,但普通人找不到更便宜的药物来替代鸦片酊。而且在短时间内,似乎还看不出这种药物的危害。

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含有鸦片酊的"婴儿镇静剂",被贫民窟的母亲、保姆和托儿所管理人员购买,其中包括被婴儿哭声折磨的工薪阶层家庭。少量使用,就能让宝宝安静,很受欢迎。

由于消费量巨大,1830年输入英国的鸦片为9.1万磅,到1860年已达28万磅。

事实上,鸦片酊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造就了一大批低层次的劳动者,他们每天一次又一次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却只能获得廉价的报酬。这让很多人对生活没有了希望,于是就靠鸦片酊来麻醉自己。当然,上瘾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们找到鸦片馆,吸食鸦片来减轻痛苦。

随着吸食鸦片人数的不断增加,犯罪率急剧上升,英国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社会各界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表现。

发动侵华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也意识到,这种"神药"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必须通过立法加以限制。1868年,英国通过了《药品药剂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鸦片贸易。

但真正让鸦片从西方社会消失的,不是法律,也不是越来越高的价格,而是"治疗鸦片成瘾"的药物——吗啡。这种著名的"止痛药",效果比较好,而且也算不上上瘾,于是,更换新的"鸦片酊",开始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