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的唐车主,有你在,我们才安心!
小时候,大家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有人想当警察;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艺术家;还有人想当老师,并为此买了小黑板,拉邻居家小朋友给对方上课。
家住重庆的李娟是一名比亚迪唐DM车主,在当年还小的时候,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那时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长大想当医生”。
时移世易,当初想当警察的,或许拿起粉笔做了教师;当时想做艺术家的,或许成了国企职员;而李娟一直记着小时候“当医生”的梦想,考上了医学院,最终成为了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长。
一个义无反顾的决定
自从踏上了这条从医的道路,除了三餐不定,日夜颠倒,李娟还要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时刻做好应对紧急病情的准备,这样的工作,她坚持了几十年。
而2020年伊始,一场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疫情便席卷而来。1月20日,国务院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确认?“人传人”,也正是这一天,李娟递交了请战书: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上。家人的思想工作,已经做好了,科室的日常工作,我也已经安排好了。我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请战书上,还有同科室另外18位医护人员的指印,大家***同作出了这个决定。
720小时的昼夜奋战
1月23日,李娟和团队一起正式进入隔离区,进行确诊病例救治。
隔离病区的工作条件异常辛苦,每当有确诊患者出院,病房都要进行终末处理,他们穿着防护服,在氧乙酸熏蒸病房里忙得团团转,被白色的熏蒸烟雾呛得涕泗横流,看东西都是模糊的,自己都不记得在去关熏蒸电源、开窗通风的路上摔倒了多少次,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都要用酒精喷洒消毒,大家的面部因为长期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被勒出无数皴裂的细口;双手也因反复消毒和长期戴手套伤痕累累,酒精一喷,钻心的疼。
李娟面部被防护服和护目镜勒出了“皱纹”
除了身体上的疼痛,精神上的紧绷,还有对家人的牵挂。李娟和丈夫身在前线,家中只剩老人和孩子,母亲做了癌症手术,身体一直没有彻底恢复。
2月2日晚八点,李娟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只听孩子惊慌失措地说,“爷爷晕倒了!?”李娟心里一沉,婆婆罹患膝关节疾病,行走困难,她只能问清楚情况远程指导女儿开展送救工作。
2月8日凌晨4点,李娟和同事一起抢救病危患者,奋战到天亮,贴身衣物全部湿透,几乎虚脱。还没来得及吃口早餐,却又来了新抢救,直到晚上9点有空看手机,才发现母亲一早发来的消息:
“娟儿,我估计肺脓肿又发了,吃了就疼,跟原来的症状一样,本不想打扰你,但确实忍不住了。”
看到这条消息,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但是职责所在,一转头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隔离病区。
当时,李娟和同事们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医院考虑更换一批医护人员,但他们不想离开战场。晚上10点,大家在《继续战斗申请书》上摁下手印,签上姓名。
而这一天,还是元宵节,她连冷掉的汤圆都没来得及吃上一个。
2月24日,巴南区人民医院启动了第一轮换岗。此时,李娟已经在第一线坚守了720小时?,这是日夜颠倒的720小时。
从医院出来,阳光照在脸上,恍若隔世。
最美逆行者,最踏实的“定心丸”
自古以来,侠之大者,无不为国为民。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和李娟一样的一线医护工作者,他们没有钢筋铁骨,没有盔甲战衣,只有肉体凡胎和一身白色的防护服。
这些医护人员撇家舍口,勇毅前行,成为了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中,伟大的英雄。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疫情拐点的出现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家重启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定心丸”。
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在战场上,李娟是护士,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在生活中,她是对父母、孩子心怀愧疚的女儿和母亲。
度过隔离期后,李娟终于回到了家里。女儿早就在家待够了,想出去放放风。李娟说,现在还没到完全放松的时候,再等等,等到更安全的时间,就开着家里的比亚迪唐DM一起来一趟自驾游。李娟欣慰地看到,一切都在变好。
后疫情时期,大家的生活回归了正轨,李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身影不仅被镌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也被镌刻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毕竟,为众人抱薪者,必将被铭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