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法律都是以情为主?

古代中国法律第一个特征是“重实体、轻程序”,第二个特征是是非逻辑性,第三个特征是“重人情”。

中国古代,无论儒家、法家都认为法律不过是治理社会的工具,执法应该是以能够立刻实现社会稳定的终极目标为最好。为了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终极目的,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所体现的就是重视结果、强调结论、崇尚直觉、重于实践。同时,中国古代的司法官员不会想到法律上的救济与行政上的救济的区别,为了达到救世的目的,往往从情的角度出发,直接将审判活动当作社会救济的手段。因此,便形成上述3大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质,并对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推动和保障作用。古代法律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法律将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加以条理化,赋予以国家强制力在社会相关领域加以推广,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同时,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促进邻里和睦和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