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独立站”跨境电商费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4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报告称,“独立站”跨境电商(以下简称独立站)业态规避境内监管,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独立站供应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独立站最早出现在2004年左右,是一种依赖第三方云计算服务提供基础支持,入口、数据、权益又独立的私有网站。作为在线店铺的一种,独立站可以自主、自由地对接第三方软件工具、宣传推广媒体与渠道。受电商平台监管趋严、同业竞争激烈叠加等疫情因素影响,很多中国内地的生产和零售商开始通过建立独立站,做跨境电商生意。
由于独立站供应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商品货物来源较广,涉及多个国家、产地和渠道,货源复杂,供应链较长,导致合规风险增加。而且,部分独立站通过大量小平台销售不符合中国相关标准的商品,货不对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情况屡屡发生。
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困难
报告称,部分商户销售“高仿”商品,侵犯正规品牌和消费者权益,损害中国卖家海外声誉。有些独立站卖家只收集个人数据,无意交付实际产品,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风险较大。
独立站跨境电商站点在国外,在中国内地只有线下仓库,未注册公司实体,主要通过脸书、抖音等平台推送商品信息链接,实现对消费者的引流。因此,消费者在这类站点购物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往往出现投诉渠道不畅、售后不及时、解决难度相对较大等问题。有些跨境电商平台声称产品全部为自营、直采,发生纠纷后,却以产品来源是海外代购为由,让消费者自己联系境外商家,消费者维权面临困难。
二手网络交易存在诸多问题
报告还称,二手物品网络交易经营者识别困难,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亟待完善。2021年,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继续维持了2020年破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闲置物品交易范围几乎覆盖所有消费品品类,其中网络是其主要交易渠道。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健全二手交易体系,提出了抓住资源利用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等要求。
当前,二手网络交易物品品类不断丰富,交易方式更加多元,但也逐步显露出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有:
其一,二手物品交易中经营者缺乏经营者与非经营者识别机制,不少卖家以处置个人闲置物品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规避经营者的义务,成为监管洼地,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薄弱。
其二,二手交易平台中信息不透明、买卖假货、盗版网课、钓鱼诈骗、销售违禁品等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平台的交易规则和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其三,售后服务参差不齐,部分平台沟通、投诉渠道不畅通,人工客服查找难、智能客服售前无法接通,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由于二手物品网络交易相关规则不明确,监管成本较高,消费者权益保护上总体比较薄弱,亟需加以解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施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