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监管遏制谣言
谣言是未经证实且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言论,大多是针对公民或企业的诽谤,或是针对公***事件的捏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日益发达,微博、微信等网络介质为谣言的散布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这不仅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散布谣言应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依据《民法通则》规定,侮辱、诽谤公民名誉权或法人商誉权的,应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责任。 2、行政责任;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若散布谣言或侮辱诽谤他人尚未构成刑事处罚的,应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若散布谣言构成损害商业信誉、侮辱诽谤罪、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对企业而言,谣言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有调查显示,66%的企业危机都源自谣言,且主要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企业内部人员的抱怨以及大众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不满等。 我们认为,企业应学会管控谣言风险危机,具体而言即: 1、诚信透明机制;积极主动构建诚信体系,寻求社会监督,将企业信息依法公开公示,增加透明度,从而建立公众对企业的信心,提前扼制谣言的发生。 2、危机预警机制;设专门人员或部门对谣言危机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苗头,应立即反馈,同时收集公众的反应情况,以便企业做出相应对策。 3、积极应对机制;谣言出现后,切勿消极躲避,应以真诚开放的态度与公众、媒体沟通,积极主动地对外公开真实信息和处理措施。 4、法律保护机制;及时做好证据保存,固定侵权事实,透过法律途径促使侵权人停止侵害,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蒋进律师 毕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