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去了外地怎么办
取保候审是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取得自由,但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通常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或县。
2.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审问。
3.不能干扰证人,不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4.不能以任何形式再次犯罪。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去了外地,可能被认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可能会面临以下后果:
1.**取消取保候审资格**: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的资格,被追究法律责任。
2.**逮捕**:根据违规的严重程度,司法机关可能会对该人采取逮捕等更严格的强制措施。
3.**影响案件判决**:此行为可能会作为加重犯罪的情节被考虑在案件判决中。
如果已经发生了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地的情况,建议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返回**:立即返回规定的居住地。
2.**主动报告**:向负责监督的司法机关主动报告此情况,并说明原因。
3.**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法律规定和后续应对措施。
请注意,任何与法律相关的建议都应该由具备执业资格的专业律师提供,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法律规定和司法机关的指导。如果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应主动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