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有什么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今天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的严格和细致为世人所称道,这也并非一蹴而就,期间经过了40多年的经验积累。可以说,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70年出台的《废弃物处理法》到2000年制定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等,一系列法规为生活垃圾的有序分类和处理打好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试行垃圾分类之初,居民们也常常将垃圾混装,再由环卫工人分捡,垃圾处理成本极高。1975年,日本沼津市动员居民自治会的会员到垃圾场开展志愿活动,指导居民如何分门别类地丢弃垃圾。对生活垃圾进行专业分类的“沼津方式”后来逐渐推广到日本全国,1975年也因此被称为日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元年。20世纪80年代,日本垃圾管理进入正确分类处理和前端控制时期。到了本世纪,日本又进步到重视资源再利用型的垃圾分类处理阶段,受到各方的肯定。

目前,日本的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资源性垃圾(可回收利用的纸张、塑料、玻璃、易拉罐等)和大型垃圾等。每种垃圾都要按规定收集时间放在指定收集处。垃圾的分类过程也要求得很细,以矿泉水塑料瓶为例,除了拧下盖子,还要撕下包装纸,将其作为可燃垃圾处理,再把瓶子踩扁,最后放到收集处。

此外,日本各地的垃圾分类也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在小类划分上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定。譬如,在上世纪50年代因汞污染而闻名的水俣市,近年来不断细化生活垃圾分类,最终达到了24类之多。在以垃圾分类细致而著称的德岛县上胜町,更是将生活垃圾分成34类。目前,上胜町正为在2020年之前实现零垃圾排放、尽最大努力消除焚烧和填埋垃圾的目标而努力。如此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细致的垃圾分类做支撑,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日本小镇上胜町是日本最美丽的村庄联盟成员之一,当地把生活垃圾划分为34类。

内容引自:《环境与生活》杂志《快递大国撞上包装垃圾》一文,作者: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