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职场熬到什么时候会真的辞职?
当遇到「职场天花板」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辞职了。
当我们对手头工作驾轻就熟,无法在目前的岗位上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及资源的拓展时,热情和斗志便开始衰减;与之对应的是,当公司不能提供更多资源、更大发展空间时,我们只能被困在原地,个人能力、职业发展出现停滞。
这种天花板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相对客观的情况是:我在一个岗位做了几年,但没有晋升的迹象和机会;
比较主观的感受是: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已经超越现在的岗位职责,我应该获得更有挑战的职位。
以我自己为例,职场天花板我碰到过不止一次。
1990 年在香港宝洁当销售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当时我已经做了两年销售,从新手到资深,两年内提升了三次,薪水翻了两倍多。
但随着自己工作能力的升级,我对销售这个职业产生了困惑——销售会是我职业的归宿吗?经过慎重考量,我最终选择辞职,去英国突击学习,参加法考,准备转行做律师,从零开始。
宝洁的职业天花板,是销售的职业方向不能给我更多价值,这是我的主观感受和分析。当我转行成为律师,又从高伟绅律所转到北电中国当法务的时候,我第二次感受到职业瓶颈,这是客观的晋升难题(我有两年全无晋升机会)。
与在律所处理案件相比,公司内部律师的工作同样繁重,但待遇比律所略低。转型将近两年,其间帮助公司处理了很多项目,自认做出不少业绩,但薪水和职位依然原地踏步。我不甘心,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两年后被提升为北电中国法律部的负责人。
第三次职业天花板的降临,是我离开北电,在埃森哲大中华区担任法律总监的时候。我 2006 年进入埃森哲获得这个职位,前五年的工作波澜不惊,直到 2010 年沈居丽女士担任埃森哲全球总法律顾问,我的机会来了。我帮助全球法律部完成了改革,升职为全球法律部改革委员会的成员。
其间有个小插曲。当时尽管我完全符合晋升条件,但因为公司改革的步伐先从美国总部开始,亚太区暂时还未调整,我的升职随之被拖延。此时 IBM 希望聘请我做大中华区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听闻这个消息,沈居丽当机立断,于 2012 年提拔我为亚太区区域法律部董事总经理。
第四次突破职业天花板,是我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
客观上,我已经在埃森哲任职 13 年,做到中国人在其全球法律部的最高职位。主观上,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我开始思考能否专注中国内地,花更多时间为提升中国律师的国际化执业水平尽点绵力。
就在此时,我收到邀请,担任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的咨询委员会委员。经过调研,我对蓝海的创新法律服务模式十分有兴趣。2019 年 9 月,我决定离开埃森哲,加入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担任首席法务官。
人到中年,暂别妻子和孩子,一个人带着拉杆箱从北京来到深圳,并不容易。好在工作三十年,我已经习惯随时将过去清零,不断突破瓶颈。我希望借此探索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职业道路,毕竟「活到老,学到老」,未来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