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税的理论研究
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上涨6.6%,虽比市场预期有所下降,但有专家指出,由于持续的气候乾旱异常,出现民工荒,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能源价格可能恢复上涨,当下支持物价上涨的基础仍在,潜在通胀风险因素仍未消除。通货膨胀上升,货币面临缩水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陆前进文章表示,实际上,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税收,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一定量的税收。货币学派的大师弗里德曼早在1953年就强调“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微观经济单位个体所持有的纸币贬值,就如同政府对持有纸币者征收了税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购买力,而使现金持有者所遭受的资本损失。
通常普通民众并不把通货膨胀看作是自己货币财富的税收,甚至对通货膨胀税的一些成本也并不清楚。一些国家政府财政赤字就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融通,货币发行增加,价格水平上涨,则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税收,税基是实际货币余额,税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税和普通的政府税收有相似的特点,相当于对老百姓的货币财富收入征收了一笔税,使得老百姓福利水平下降,但与普通税收又有所不同,后者指政府可以调节税率,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追求效率公平,而通货膨胀税是由于物价水平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进行控制。
从货币数量论来看,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这里面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货币增长过快是否导致高通胀?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从理论层面来看,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余额增长率,也就是说,货币增长率可以有三部分来吸收,一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最终被产出的增加所吸收;二是被物价水平上涨所吸收;三是居民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长(剔除掉物价变动),这里面就涉及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税的关系问题。
货币发行获得的收入是铸币税,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新发行货币去购买商品和非货币性资产而获取的实际收益,因此货币当局总是可以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铸币税,货币发行的越多,获得的铸币税也就越多。
实际上,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等式表达:货币发行铸币税=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因此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看,铸币税是指由于政府拥有发钞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益,它是用一定时期内政府货币创造的购买力来度量,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
文章认为,通货膨胀税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持有者的资本损失,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实际上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铸币税中还包括经济增长货币税,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要,等于经济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早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蒙代尔教授就区分了经济增长货币税(货币增长满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税(货币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也反映了货币增长的双重效应。
实际上,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和实际货币余额变动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私人部门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方向相反;同样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价格水平上涨也会相对较慢。在经济增长条件下,铸币税收入通常要超过通胀税收入,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铸币税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要比滞涨经济下的通货膨胀率要低,这也反映了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
当然如果社会公众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不变,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铸币税几乎等于通货膨胀税,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全部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增长的速度等于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这时候通货膨胀税达到最大。
通常两种情况导致较高的货币发行,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在被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迅速,货币当局需要注入大量货币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不一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税。而在主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被作为一种收入工具在使用,尤其在一些高赤字的国家更是如此,政府希望通过货币发行获得更多的通货膨胀税,融通财政赤字。
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是一种隐形的间接税收,政府能够从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中获得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都通过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融资,美国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货币供给增加主要是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虽然通胀水平较低,但是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大幅度增加,这也是量化宽松政策下没有出现高通胀的原因,不过,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仍然较大,一旦经济恢复加快,货币流通加快,通货膨胀将会抬头,通货膨胀税也会上升,这也是市场对量化宽松政策担忧所在。
前一阶段,市场都在热议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政府可以通过印制钞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源于实际交易余额的货币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货币完全被经济增长所吸收,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总需求上升,物价水平也会随之上升。也就是说,货币增加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也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上升。尽管1月份公布的CPI低于预期,但是防通胀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货膨胀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为了逃避通货膨胀税,私人部门通常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会出现其他资产对货币替代的现象,对其他投资品需求会上升,进一此外,通货膨胀税的社会成本还表现在收入和财富的转移,通货膨胀税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导致强制性财富的重新分配,扭曲收入分配结构。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债务人更愿意借款,因为借款的实际利率下降,而债权人将面临损失。对固定工资的人不利,对浮动工资的人有利,浮动工资会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提高工资,固定工资的人必须承担通货膨胀的损失。
通货膨胀对资产持有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持有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如黄金和房地产等,不但能够减少损失,还可能获得资产收益。如果你持有的是金融资产,则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必须要超过通货膨胀率,才能够获得收益,持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可能会不合算,浮动利率的资产可能会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也就是说,有些人难以逃避通货膨胀税,而有些人可以通过提高货币收入抵消通货膨胀税的侵蚀,财富的分配也会扭曲。
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要稳增长、防通胀。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货币供给,但是货币供给增加会伴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通货膨胀压力会增加。如何不让老百姓的钱“毛”了,防范通货膨胀税的侵蚀,文章认为:
一是要遏制流动性的过度增长,使得货币信贷逐步回归常态,防止货币信贷过度扩张带来通货膨胀的上涨,既要保证货币供给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要防止货币过度扩张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遏制经济增长中的通货膨胀税上升。央行已连续5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货币信贷得到有效遏制,货币收缩意在控制通货膨胀。
二是要促使投放的货币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总需求增加,货币增加要带来实际产出的增加。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是反向变化的,实际产出增加的快,通货膨胀上升的就慢;相反,实际产出增加的慢,通货膨胀上升的就快,通货膨胀税增加,老百姓的社会福利将下降。要重点支持“三农”、国家水利建设,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保障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三是针对物价水平上升,要逐步提高利率,遏制通货膨胀上升,扭转利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实际利率为正,弥补通货膨胀税给货币持有者带来的损失。
步推动价格水平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