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法律文书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和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案件的执行分两种:一种是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另一种是主观行政机关作出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届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执行案件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管辖,其案件来源有三种:一是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二是上级法院交办的;三是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执行分以下五个步骤:

(1)审查立案。审查提起执行的手续是否完备;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是否合法正确;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裁决或决定等法律文书,是否发生了法律效力,是否超过了履行期限等。经审查符合执行条件的,应立案。

(2)了解案情,明确执行事项,询问当事人。

(3)做好强制执行的准备。如填写强制执行证,制定强制执行方案,明确强制执行的对象和范围,通知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等等。

(4)实施强制执行。其方法有:查封,变卖财产,扣压,划拨,提取银行存款或劳动报酬,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一定行为等。

(5)做好执行结束的有关工作。如填写执行结束表,结算执行费用。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要及时通知行政机关;上级法院交办的,或者是受委托代为执行的,应及时向上级法院或委托代为去函,告知执行及时。然后,将全部执行材料装订卷宗归档。

当事人在执行中,如果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压的物品,或者以暴力,威胁及其他方法阻碍司法人员执行公务,或者对执行人员,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的,或者诬蔑,殴打及以其他方法进行打击报复的,或者有义务协助执行而拒不协助甚至妨碍执行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视情节轻重,可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15日以下的拘留。

执行人员在执行中,如果违反法定程序,非法采用强制手段,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或者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检举。经查属实,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了,法院应予赔偿;赔偿后,法院应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司法人员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补充:

那是执行力的问题。

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

一个人执行力差:有4大原因

1、注重细节少,模糊执行(例如:交代的事,领导问下属 明白了么!明白!结果呢?大相径庭!)

2、执行中查找问题少,理性思考不够

3、有效沟通少,交流不够;横向、上下之间协调少,确认不够

4、缺乏锐意创新、办法少,方法不够;受监督、指导少,被问责追究责任不够 (例如:执行人知道作不好没啥大坏处,顶多挨骂;作好了也不知道有啥好处...)

一个公司执行力差:除了执行者有以上四种原因外,还和领导层的决策、决定有关!

1、领导布置任务的随意性,想哪打哪。

2、领导布置任务简单化,任务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甚至可行性。

3、对执行者缺乏及时的监督、指导,问责追究责任不够力度。

至于领导层 决策 决定的制定 又涉及团队决策问题,这里就不提了。

如何提高执行力?

针对缺乏执行力的四大因素,制定方案,推崇细节管理

增加过程监督和指导,结果验证公正、客观!处罚奖赏力度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