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行促知

做到以行促知的要点:知行合一、先行后知、健全机制。

一、知行合一:志愿者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更多地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类责任感等等。当一个人拥有了责任感后,他的自我才真正开始形成,义务感也逐渐增强,并有可能做出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而学生志愿者活动以社会公益为基点,不计报酬,服务他人,注重实践,奉献社会,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社区建设等等,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更广阔的社会和人生。

志愿者活动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强调自愿和力所能及的互助,激发社会成员以及不同群体的内在自觉,通过对弱势群体、受难人群和贫困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先行后知: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

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确立了五个志愿者活动项目,即环境保护、阅读社区、帮扶助残、学法讲法、“我爱我的家乡”。在每个项目下建构系列活动,如在环境保护的项目下,开展了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知识竞赛、垃圾分类处理、酵素制作、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电池换盆栽行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等活动。

在阅读社区项目下,开展了制订阅读计划、“一月一本书”行动、“亲子***读一本书”行动、图书义卖活动等等;在帮扶助残项目下,开展衣物捐助、参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在学法讲法项目下,开展司法宣讲、观摩庭审、模拟法律讲堂等活动。

在“我爱我的家乡”项目下,开展检索社区发展史料、找寻身边的历史、走进企业感知社区发展等活动。每个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有方案的设计和修改,活动开展中有教师或者志愿者团体的辅助,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师生谈感想,聊收获,提建议。

三、健全机制:为“知行合一”的志愿者行动保驾护航。

要健全多维激励机制。自愿是志愿服务精神的基本品质,也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则。“要我参加”式的宣传动员对高中生的志愿者活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发动作用,只有自愿才可能成为志愿,也只有志愿才可能持之以恒。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追求个体兴趣爱好的满足、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下,尤其要坚守学生的自愿原则,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只有“我要参加”式的自我实现感,才能真正体现志愿服务对高中生道德成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