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北大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享有“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的声誉。早在1918年北大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亲任会长。北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大拥有徐宝璜这样的“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等曾任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青年毛泽东曾是研究会会员。以北大为中心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活动,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北大两度在全国率先开办新闻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骨干力量。
1917年,北大开风气之先,聘请留美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教授为文科各系学生开《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和新闻学理论,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课程。1918年春,学生罗章龙、谭鸣谦把成立新闻社团的愿望向时兼校长室秘书的徐宝璜教授及常向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出。徐当即表示支持,“愿意指导同学学习”,邵则写信给蔡元培倡议北大成立研究新闻学的研究会。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7月6日,蔡元培将草拟的新闻研究会简章8条发表于《北京大学日刊》上,准备成立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为宗旨,以新闻的范围、采集、编辑、选题、新闻通讯法、新闻纸与通讯社为研究内容的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蔡校长致开会词。指出民国后新闻纸骤增,但“惟其发展之道,全持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学会研究新闻学,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本特别之经验而归纳之,以印证学理,或可使新闻学有特别之发展”;强调应保持新闻品格,反对刊登诲淫的黄色广告和猥亵纪闻。研究会主任徐宝璜讲演《新闻纸之职务及尽职之方法》。
1919年2月19日,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宗旨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目的是“便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学之商榷”。该杂志***行三期,五四以后停刊。1919年10月16日,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亲自向包括毛泽东在内的55人颁发听讲一年和半年的两种证书。1919年10月19日,新一期研究会正式开展活动。但由于蔡元培被迫前往欧洲考察教育、徐宝璜到平民大学任教、邵飘萍流亡日本,估计到 1920年底研究会停止活动。但徐宝璜教授的新闻学讲稿,得以出版,并传之后世。开中国自写新闻学著作之先河。此后,北大的新闻学专业教育停滞了二三十年。但北大其他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是在燕园这片土地上的新闻学教育并未停止。1924年在高校兴办新闻科系的高潮中,由美国新闻界发起在燕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系。发起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维廉(Walter Williams),筹办基金为5万美元。由白瑞华(Roswell S. Brittan)任系主任,纳什(Vernor Nash,又译聂士芬)等任教授。虽然,1927年该系曾一度停顿,但在1929年得到恢复并发展很快。课程设有新闻学原理、编辑、采访、写作、管理、印刷、照相等,师生承编《燕大周刊》的新闻副刊,并合办燕京通讯社。最初仅发英文稿,后增发中文稿,供京、津、沪、汉口和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10多家报纸使用。该系的体制设施比较完备,被称为"远东方面最新式而设备最完全的新闻学校"(赵敏恒,《外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第148页)。现在长眠于未名湖南岸的斯诺等人,曾任教于此。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大中文系,改设编辑专业邵飘萍(后改称新闻专业)。当时的系主任是罗列,教授有方汉奇等人。从1952年到1955年的四年中,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接受燕大新闻系并入的三个年级的 90余名学生,一面逐年招收新生累计达250人以上,这批学生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1958年6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教师、图书资料等随调。1971年,人大被撤消,该校新闻系不复存在。是年9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得以恢复。人大新闻系部分教师于1973年按建制分配到北大任教,著名的有方汉奇等人。但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受极左思潮干扰,很不正规。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年人大复办,北大新闻专业并回人大。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与传播学有关的书籍被介绍到国内,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国人所认识。1983年6月,根据中发(83)15号文件指示,北大在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设立“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始招收双学士生。1985到1988举办了几期研究生班,1991年至今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86年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又有实力的从事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师资队伍。1984年,国家将编辑学专业正式列入本科生招生目录。北大作为全国十几所高校之一在中文系设立了编辑学专业,并接连培养了10届学生。这写专业的建立,使得新闻传播学类在北大血脉相继,并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1993年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始进行大专层次的广告教育。 1994年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1995年广告学专业开始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而与此同时,其它几个专业继续发展。1994年,编辑学调入信息管理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培养传统的编辑,更侧重向培养网络编辑、电子出版人才的方向发展。1997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编辑学也已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招收编辑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广告学则在艺术学硕士点下招收广告方向的研究生。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国务院学位办将传播学列入了研究生学科目录,国际关系学院申请传播学硕士点,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国际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两个方向的硕士生。
[编辑本段]学院主页
/
[编辑本段]学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北大在不同的院系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国际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广告、编辑出版、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逐渐形成一个从事新闻、传播徐宝璜学等学科教学研究的师资队伍,其***同特点是年轻化和专业功底强,他们大都有在国外留学和研究的背景,知识结构新,吸收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术眼光,在专业上能够形成互补的局面。新闻与传播学是交叉型学科,北大文理学科齐备,具有广博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具备全国一流、得天独厚的综合学科环境,为培养信息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技术保证,而北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频繁的国际交流则为北大的新闻传播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1年5月28日,北大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恢复建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以继承光荣传统,再创今日辉煌。
在全院师生的***同努力下,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截止2006年5月,学院现有教师31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学院教师已出版专著或译著71本,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3篇,承担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的学术研究课题4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7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7人,硕士研究生251人,二学位20人,本科生414人,各层次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97人。另外还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专升本学生近千人。经过5年的发展,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为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许智宏校长、邵华泽院长与特聘教授合影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截止到2006年9月,学院教师已经达到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全日制学生达到6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5人,硕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407人,此外还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专升本学生近千人。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本硕博齐备,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已经日臻完备,培养能力开始渐成规模。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层次。本科生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研究生设置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以及一个传播学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等诸多领域。
学科评估高校排名:0503新闻传播学(200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位居第7名。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掌握国家政策法规、通晓新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管理观念的新一代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国邵华泽院长的题词家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构筑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