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长子废太子(后来的常山王)李承乾。他是长孙皇后所生,所谓嫡子。即生下来即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从对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年方八岁,就很机敏聪惠。解决、处理一些平凡小事,很识大体。”稍长几岁,太宗出巡,都放心的让他监国。即代理国政。
到后来,人性中好玩乐的天性就暴露出来。但害怕父亲责怪,就隐藏自己的行迹。朝庭之上,说的都是忠孝之类的言辞。下朝后与一群年纪相仿的同龄人嬉戏娱乐。有老成持重的左右亲近之人加以劝谏,他则高坐引咎自责,非常善于机辩。提意见的人都回答不及。所以人人都以为他比较贤良。但之后每每老毛病重犯。一些宫内重臣常常规劝。 太宗皇帝必定厚加赏赐金银。想磨砺太子内心。李承乾可能觉得这些人象嗡嗡叫的苍蝇,非常讨厌。总之被吵烦了。干脆叫人暗地加害他们。此时他同母生的弟弟李泰名声不错。皇帝很喜爱。而李承乾有足疾,走不动路,害怕被废,与李泰关系很差。
李承乾后来于宫中看中了一个女孩,很有容貌和仪态。太子很喜爱。皇帝听了却很生气。之后让人处死了这个女孩。太子怀疑是李泰告密,有怨愤之心。为她画像筑祭室。并在花园做了坟墓。早晚祭拜,太子每次到此徘徊,都会流泪。随之更加怨恨,几个月不再上朝,称有疾病。
又让奴婢上百人学习音乐,学习胡人的发式,剪彩绸做跳舞的衣裳。敲锣打鼓日夜不休。招集一些逃亡奴婢盗取牲畜,杀牛宰羊,召集身边人一起烹食。又学习突厥语言,喜爱他们的服饰。建立蒙古包,分建部落。使诸部牧羊,抽佩刀割肉来吃。自己装作死去的可汗,让众人哭泣,让马奔跑环护。突然又站起来说:“如果我有天下,将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难到不是快乐的事吗?”左右亲随那些老成之辈以为他中邪。然后又听他说:“我做天子,当由着性子,有劝谏我的,我就杀他五百人,天下不就安定了吗?”这爷们大概对那些错劝谏为名以诂名吊誉的老成之辈厌恶透顶。但他缺乏理智的天真的语言和行为马上又被人争相报给了皇帝。太子于是下场可想而知。
因为被一起“谋反”的人告密。皇帝大怒,采取措施,将他流放边远之地。废为庶人。迁居黔州。太宗十九年,李承乾于忧愤中去世。皇帝也为他的悲惨身世而落泪,忧伤,好几天不上朝,以国公的身份安葬了他。
可见做明君难,做明君的太子尤难。
李承乾的悲惨命运根源于他的个性.
如果想继续当太子而至皇帝,就得正身正言,隐忍事君,等自己终于继了位,那时候再发泄胸中的怨气也不迟.
如果不想当这个太子了,就要主动请辞,继而低调为人,谨言慎行,明哲保身,最好向与世无争的方向努力.这样才能长久.
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位太子爷显然一点都不成熟,胸中的怨气一点都藏不住.他的种种行为不光触怒皇帝,还让其他大臣也惧怕这位太子爷继位后是否会秋后算帐.如此一来,这位太子爷可谓失重于上,又生畔于下,不倒可就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