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的知识运营
以往的经济活动都是从经济实践活动中形成经验,再从经验上升为理论;而知识运营则一开始就是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经济活动。理论先行是知识运营的第一特征。
知识运营的第二个特征是用科学规律规范经济活动。我们用得越来越频繁的诸如“规范经营”、“规范竞争”、“与国际惯例接轨”等字眼,其中的“规范”、“国际惯例”等都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或人类长期经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活动的科学规律。这些规律虽然都以规则、法律等观念形式存在,然而却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知识运营就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发现、制定、运用科学规律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活动的效益。 2012年正月初八,苏树林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亲赴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千人企业家大会。会上,苏省长不仅为泉州民营企业带来了“政策大礼包”,还明确要求泉州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建设民营经济特区。泉州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福建省委、省政府将泉州确定为全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针对企业转变提升、推进二次创业的诸多政策已经出台。良好的政策出台之后,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知晓政策、善用政策,能否切实将政策效应转化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推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有效动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文〔2012〕20号):
支持泉州市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赋予泉州市更大的项目核准权限;促进泉州市各类开发区扩区提升;实施土地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泉州市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对泉州市民营企业金融扶持力度;扶持泉州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用工服务;支持和鼓励泉州市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创新泉州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省政府赋予泉州市哪些更大的项目核准权限?
答:一是除跨行政区项目、申请中央资金补贴项目、重要资源性开发项目、涉及重大规划布局项目外,其他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下放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核准,报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备案。二是对泉州台商投资区台商投资项目,实行特殊审批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5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国务院专门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之外,由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局办理相关核准、审批手续。 《中***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 )
在实施过程中,对同一企业符合多次享受本《意见》中新增税收奖励条件的,只奖励一次(由申请企业选择一项);既享受本《意见》又享受其他政策文件新增税收奖励的,当年奖励总额不超过其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非税奖励不受此限)。《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月31日。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5亿元,并逐年扩大规模。通过整合市、县两级产业引导,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现代化。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属我市行业内首家引进国外单条生产线或单台先进设备达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经企业申报、市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受益财政按其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50%给予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设备总价(以发票或海关报关单为准),专项支持企业研发和人才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设立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效果显著、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的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鼓励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石材、雨伞、制革、石化等行业的企业进入集控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对搬迁或关闭的企业由受益财政按其上一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个企业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没有一种变革,那么企业一定会衰亡。要想让企业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只有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才有可能让企业在一个新的台阶上重新开始发展。 二次创业,就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二次创业,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前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二次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抛弃过去的曾经使企业取得一次创业成功的做法,推陈出新,用新的管理模式替代旧的模式。 进行二次创业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告别过去凭借个人素质来赢得并把握机会的时代,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这场变革对企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中流传着“二次创业”的口号。企业的领导都希望在市场环境强于自己创业之初的条件下,能够率领旧部在大好形势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以及自身价值的大幅提升。但根据当前观察的结果看,提出这个口号的企业最后大多不了了之,企业的领导者不得不认清现实,大家继续原来的日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要求我们从问题的源头来寻找答案,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二次创业,也就是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二次创业是集团生产力发展的一次大飞跃。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条件具备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二次创业是在一次创业的基础上搭建企业发展更高的平台和框架,是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因此在二次创业中,我们要抢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加快速度,全面发展,使经营规模在量上和经济效益在质上都有一个大的飞跃。比如,要在三至五年内,使我们的年销售收入达到 50亿元以上,年创利润达到6亿元以上,年自营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以上,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始终保持在前五名,达到这个水平,可以说就是一次大飞跃。?
二次创业一般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认识到,并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企业变革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企业领导者要求企业成员的工作状态调整到当初创业之时的工作状态。此外,企业领导者一般会为自己企业制定一个宏伟的中期目标,并希望企业成员能像当初创业者从无到有那样,将企业建设的更强。 1 企业寿命平均在10年以上;
2 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已经趋于稳定;
3 企业在既有市场中已经获得一定分额,但距离领先者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个差距正是企业领导者的梦想所在;
4 企业领导者坚信自己的实力,认为企业的未来仍然需要自己的指引;
5 企业都有精彩的从无到有的创业史;
6 企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企业文化; 二次创业比初次创业还要艰难吗?难道一个企业从无到有,比从强到更强更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根据我们对这些企业领导者的了解,他们普遍认为当前的市场形势和企业配置更有条件实施二次创业。
这些理由是:
1 当前的核心团队成员比创业之初更有经验,有更好的能力在市场中拼杀;
2 当前企业的资金能力比创业之初更强,能让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更多的机会并提供足够的支持;
3 企业当前的掌舵者对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更清楚企业未来的定位;
4 当前企业的稳定性比创业之初更加稳固,抗风险性更好;
但这些只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在企业的中、低层领导,员工们对这种口号的反应更多地是不理解甚至淡漠,他们普遍的反应是:
1 我只是一个小工,二次创业是老板的事,和我没关系,而且我从中无法得到什么东西(基层员工视角);
2 上边的位置(管理位置)都满了,二次创业只是让他们(高管)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只是个小打工的(中层经理);
3 老板的胃口越来越大,给我们定的指标越来越高,这种增长有些不切实际的嫌疑(高管团队成员); 通过这些认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些关于阻碍二次创业顺利实施的问题表现:
1 明明形势更好了,但大家的干劲却减弱了;
2 企业中每个人对二次创业的看法有明显分歧;
这只是众多问题的表象,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才能得出关于如何成功导入二次创业需要的系统环境,否则,二次创业只能是浮华一梦的代名词。
因为二次创业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活动,所以我们假定,企业真实业绩与预期业绩之间的差距是领导者发起二次创业的根本原因。一般而言,之所以会产生二次创业的念头,是因为领导者认为当前企业的配置通过某种程度的改善能够实现自己预期的业绩,而这种配置的提升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包括资金、人员的投入)。这种配置的改善表现在:通过某种程度的士气提升,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给定当前的硬件配置,配合提升的人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将能贡献更多的实际业绩。与自己创业之初相比,当前的硬件配置已经达到令自己满意的地步(如果需要改进,企业也有能力支付),但士气的低落是首先需要改进的。所以,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给定硬件设施的匹配,企业所欠缺的只是急待提升的人员劳动生产率。
企业领导者无法具体描述预期的调整目标,即,他无法清楚地描述预期的人员劳动生产率应该是一个什么水平。他只是对当下的状态不满意。而且,对于如何提升该指标也缺乏清晰的了解。出于大多数领导对自己下属的认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下属身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待挖掘,所以,二次创业几乎都是以针对提升下属的人力资源行动展开的。这并非偶然,而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他只能认识到这一点。 JIM节目管理分析,二次创业通常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企业已完成原始积累,拥有了自主产权的厂房,设备,或经营场所;
2)企业主要产品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在前列;
3)企业正在或马上要进行两代人的交替,在民营企业表现在父母与子女辈的交接,在国营企业表现在即将退休的一代企业家和新生代的交接;
4)管理转型,比如很多企业在上ERP,或直接引进总经理职位的职来经理人;
5)新的团队的建立,或者是新的企业文化的植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全面进入世界市场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JIM节目管理又提出了三次创业的概念,三次创业,是指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在二次创业发展后期的产业集中走向的一个过程,是规模市场技术创新等各种资源的整合,说到底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如何真正与世界领先企业竞争超越和兼并领先的一个过程。当前,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成长壮大,包括国营企业在内,中国大中型企业存在以下问题和机遇:
1, 绝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然盛行;而这些产业(链)中,企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
2,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混乱,无序甚至是恶性的低价竞争,这对我国的资源和产业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3, 行业联合重组是解决之道,这就是商路明所说的“三次创业”:
(1) 细分产品,行业,协会,寻找龙头老大;产业链需要合作,同行资源***享,每一环都是价值链的一部分;
(2) 中国企业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当今世界500强中***有43家,其中大陆***37家,中央企业24家。今后的5-10年内,每年中国的企业能否成倍的上升,关键看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够却是不争的事实,打造竞争力,要靠“规模和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4, 很多中国中小企业家已走出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误区,愿意进入行业重组,而不再喜欢“单打独斗” 第三次创业的重点是行业管理,是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同一行业、同类产品各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而重中之重就是指龙头或优势企业所进行的基于合并重组领导地位而进行的全方位的营销战略战术管理工作。第三次创业的核心是企业要通过“修路”和“造人”打造一种可以复制的营销制度文化以迅速使重组的各成员进入联合竞争状态,是一个“小家族制”发展到“大家族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