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真的“刑不上大夫”吗?刑不上士大夫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首先来说是士大夫的含义,相信最初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士大夫就是古代当官的,而且当的是很大的官,可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士大夫的含义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有影响力的人,第二种就是朝廷里面当官的人,而这句话从字面的含义来讲,就是说,古代的时候,士大夫就算是犯罪了,也不用受刑。

二是,此处的“刑”,是古代是司法机构,可理解为刑部。通常来说,刑部负责审理案件,若是审讯的对象为士大夫,刑部无权直接定罪,必须上报给皇帝,然后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人敢反对,毕竟是皇帝是意思,除非皇帝想找人背锅。

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原句是“国君扶式,大夫下之;大夫扶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我们都知道官员有权,因此他们和一般人不同,他们作恶是不需要亲自动手的。比如一个领导看某人不顺眼,他自己不用动手,底下的人会去教训。

甚至这个领导连话都不用说,底下也会有人为了讨好他而教训他的对头。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之一,是为官僚、贵族提供法律特权的根据,其重心在于强调平民百姓与官僚贵族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对于官僚贵族等统治阶层社会特权的维护。因为天子、诸侯、大夫都是以血缘和姻亲相互联系着,他们之间都保持着社会和外交的接触,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他们就遵循之间的君子协定。所以说,他们是尊礼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