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航天遥感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资源和地质勘探、事故搜救、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航线测算标定、海洋水文研究、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实践表明,航天遥感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遥感卫星体系,航天遥感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航天遥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遥感卫星系统能力不足,过于依赖国外卫星服务。
目前,我国尚未建成高中低分辨率互补、高时间分辨率的综合性对地观测系统,国内高分辨率遥感应用80%以上依赖国外卫星。
二是遥感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滞后,难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尚未形成基于自主信息源、较为完整的遥感应用体系,数据连续性和保障程度低,遥感综合应用、定量化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卫星遥感应用模型和算法研究主要基于国外卫星数据,这严重束缚了我国自主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及遥感数据增值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构和国家级航天法律法规保障。
相关政策不健全,部门协调、军民协调机制不完善,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卫星遥感元数据库及***享分发机制,资源和数据***享严重不足。
目前,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航天遥感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们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航天遥感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是卫星商业遥感发展始终由政府主导。从产业属性来看,卫星遥感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且回报周期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美国政府至今仍参与商业遥感公司的卫星研制并提供图像数据预付费等保障。从国家安全来讲,政府的绝对控制权和优先使用权是卫星遥感商业化发展的前提。美欧等采取发射或运营许可等手段,严格控制卫星商业遥感的服务范围,防止先进的遥感技术和产品被敌方利用。
二是卫星商业遥感的差异化服务不断发展。当前,商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差异化服务不断发展,不仅批量化生产、批量化发射的微型、纳米光学成像卫星得以部署,可以提供不同于传统商业卫星图像服务的“按需”模式,而且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从静态图像发展到动态视频。
三是私有资本投入比例大幅提升,重点投向低成本小卫星星座。一些风投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开始将资金投入这个商业遥感领域,一些公司正在发展低成本的卫星星座。
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成本大幅降低、更新周期大幅缩短,可提供高清视频、数据云服务等新产品,实现从长周期按需交付向互联网在线快速交付转变,促使卫星遥感从服务团体用户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拓展。航天遥感产业的市场化、开放式、融合式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大部分国家已将航天遥感产业进行商业化运作,效益显著。我国航天遥感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民间资本开展相关增值产品开发、运营服务和产业化推广,为商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打开了大门。我们应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航天遥感产业市场化发展,实现遥感产业从国家主导建设向国家引导扶持转变、从国家出资运营向市场化运作转型,全面激发遥感产业的发展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推动航天遥感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