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为“通商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因此而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也在这次战争中被割让给英国,除此之外,英国还得到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至于割地和赔款,对近代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
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中英战争,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清廷闭关政策
中国自古因自身历史条件自居天朝上国,视其它国家为未开化之国,未对传统的范围外的国家民族有足够的了解。明末清初以来,愈来愈多欧洲人东来中国发展贸易,但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紧外贸政策,仅允准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1],不重视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1757年,清廷只允许广州独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进一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批准两广总督提出的《防范外夷规条》,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外。更规定武器、米粮、硝磺、铁锅、废铁和各种铁器不准出口。蚕丝、绸缎也有出口数量规定。1760年,恢复公行,专办对外贸易,对外商严加限制,不准外商与官员直接接触,指定须由公行与外商联系,使公行成为外商与中国官府联系的中介[2]。这种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的远因。
[编辑]?两国贸易逆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为了摆脱贸易逆差,英国从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鸦片来华。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瘾,故中国历代亦严格控制其入口。清廷于雍正年间已明令禁烟。但鸦片贩子不顾禁令,贿赂清廷官吏,勾结国人,在广州对出的零丁洋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由于走私鸦片利润甚丰,鸦片走私来华日益严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间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令英国出超,并反使中国入超[3]。“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4]。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清廷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贸易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更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鸦片流毒甚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众,为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道光帝要严禁鸦片
由于鸦片的危害日趋严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令,并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6],并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编辑]?战争前的中国军队
战争前中国名义上有22万八旗以及66万绿营军队,然而这些军队已经几乎丧失战斗力。
[编辑]?英国出兵
主条目:林维喜案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3],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编辑]?第一阶段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并攻陷定海。(中国方面称英军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为遭早已当地准备作战的林则徐击退,之后转而攻击厦门,亦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但英国方面的指令从一开始已是进攻定海。)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开始动摇。英军宣称林则徐和邓廷桢两人玩忽圣谕、捏词假奏[8],令英国不得不能出兵,这使道光帝免去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职务,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英舰撤至广州。中英签订《穿鼻草约》,而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中国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法律效力。
[编辑]?第二阶段
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奕山在广州时,清军兵力较英军多二十倍,可是他把军队撤入城内,以致英军登陆,攻下广州城北郊的炮台,向城内俯射,摧残两个火药库,英军随即进攻广州,以死9人代价击败2万中国军队,奕山挂白旗向英军投降,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9]
[编辑]?第三阶段
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侵入浙江,攻陷厦门、定海、镇海、乍浦及宁波。其中定海两度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迫近南京,清廷处于不利位置。
和约签订
清军节节败退,道光帝派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大臣,与英军交涉。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璞鼎查威胁限日定议,否则发炮攻城,这使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提款。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编辑]?战争结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编辑]?政治及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10]。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而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其后各国纷纷要求此一条款,清廷失去某一特权于一国,等于失去该特权于列强,这使清廷外交上处于不利的弱势位置。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英国可在五个通商口岸各驻兵舰一艘,以后商港越开越多,深入内地,使国防受到威胁。香港岛被割让给于英国,开外国人要求割地先例,在后来的战争中更多土地被外国所夺去,使中国领土失去完整。领事裁判权使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外国人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
鸦片战争是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开端,一场战争竟签下多达5条条约,分别为《南京条约》、《黄埔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和《穿鼻草约》,其中《黄埔条约》中法国取得传教权,入侵中国传统文化;美国人更通过《望厦条约》中取得治外法权。这使以后与列强签下更多更不合理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而割地和赔款对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的。这些不平等条约要到半个多世纪后的民国时期才能正式废除。
[编辑]?经济民生
五口通商后,外国货物流入中国,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11]。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9],严重打击中国的工商业。随后又规定对外贸易中,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关税主权受到破坏,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使原本问题重重的社会经济更加恶劣。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只有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
战争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仍是旨在“羁縻”。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10]。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