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孝道的法律法规

汉代确实有相关法律规定七十岁以上老人享有的特权,实际上50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享受正处级待遇,70岁就可以被称为国家祥瑞,这是我国古代孝道文化以及治国理念的结合。

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句说七十者衣薄食肉,则斑白者不负怠于道路矣,说的就是达到70岁的人才可以穿好的衣服和吃好的食物,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绝对是最高级别的优待,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对于老年人特权的最早论述,是我国古代孝道文化的集中体现,秉承孝道思想,对于统一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汉朝以后国家实现了统一,所以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变得更加重要。法律规定50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被称作三老,级别等同于县令,地方官员在执政的时候都需要参考三老的意见态度,国家每月给予米粮的补助。达到70岁之后,国家就会赐予衣帛和粮食,汉朝还会赐予玉仗、肉食表明国家对老人的重视,不断强化孝道观念在民间的影响力,通过道德思想的提升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现在国家也有通过公民平均寿命来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古代社会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出这一观点但是对于老人的重视,也可以看成是对于公民平均寿命的重视,一个国家长寿的人越多,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汉朝的平均寿命不过30岁,想要活到50岁是非常困难的,达到70岁之后就可以上达天听,国家统治者都要给予相应的重视,如果能活到100岁的话,那享有的特权就会更加的多。后世王朝大多也会参照此例,只要是兴盛的王朝,都不会对老人太过苛待,正处级待遇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