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基本判断:全球非常规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美洲和非洲地区开始成为油气开发的热点区域,能源消费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等因素推动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调整。

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发生重要变化,逐步呈现陆上到海域、常规到非常规、石油到天然气的资源接替趋势。受技术、油价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拉动,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呈现海域对陆上的接替,非常规对常规的接替以及气对油的接替趋势。2000~2011年,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对油气总产量的占比从17.7%增长到25.3%;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比从7.5%增长到10.7%;全球天然气产量占比从34.9%增长到39.7%,并将继续保持逐步接替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海域油气产量占比将增长到26.7%,非常规油气占比增长到14.1%,天然气占比增长到41.2%。

西半球油气地位逐步提升,新石油国家进入世界油气版图。西半球开始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巴西发现了大量海上油田,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重油储量,墨西哥将再次成为重要产油国。美国正式解除廉价天然气出口禁令,全球的能源供求、产油国与消费国关系以及企业战略将受到重大影响。东非“新石油国家”引领新一轮油气大发现。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10余个非洲东部国家,开始进入世界能源版图。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地区获得石油发现,预期将成为东非第一个石油生产国并预计在2016年开始出口石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向好,全球能源消费逐渐由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转移。欧盟与北美地区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1990年的49.0%逐年降至2012年的35.3%;同期,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由21.9%升至40.0%(图3-2)。其中,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由24.3%降至17.7%;中国能源消费占比由8.2%升至21.9%,2010年起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家。

图3-2 能源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专栏14 北极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能源

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6%,其中800万平方公里位于陆上,7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的海域,600万平方公里位于500米水深线以外的海域。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但评估显示其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多富油气盆地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内,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北极阿拉斯加及巴伦支海盆地等。现今已在加拿大、俄罗斯及阿拉斯加的陆上等区域发现油气田400多个,油气当量327亿吨,占世界已发现常规油气储量的1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圈具有122.6亿吨原油、166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84%的油气资源存在于海上地区。待发现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海岸线和500米水深线之间,大多数油气资源都在距海岸370公里界限以内。北极油气田的大型勘探开发活动始于俄罗斯和美国,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总体来讲,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海上由于气候和设备的限制还处于勘探的初级阶段,未发现或仅发现少量油气田。

2007年8月俄罗斯在北极海底利用小型潜艇插上俄罗斯国旗之后,引发了多国对北极地区领土的争夺活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立即在计划外开始研究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于2008年5月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在同年7月对北极地区资源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公布。随着评估结果的公布,在油气能源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世界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关注程度将进一步增加,北极地区领土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当前,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所处地理位置的恶劣条件、高昂的开发成本、复杂的地缘政治、主权以及环境问题等。国际市场油价的多变性、北极地区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及其生态的脆弱性也使北极地区油气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