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的经典例子

排中律的经典例子如下:

例1有些犯罪是故意的。

例2有些犯罪不是故意的。

例3并非有些犯罪是故意的。

例4甲和乙都在案发现场。

例5如果甲在案发现场,那么乙不在案发现场。

例6你可以在周一到周五随便哪天来取货。

例7你可以在周五到周日任选一天来取货。

排中律要求对例1与例2、例1与例3、例4 与例5、例6 与例7中的命题都不能同时加以否定。

排中律作为逻辑规律,和矛盾律一样,也不能确定两个相互排斥的命题究竟哪一个真、哪一个假。但如果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那么,根据排中律,另一命题必真。

排中律,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比如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该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乙说: “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在这里,甲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而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

也就是说:这块地要不就是应该种玉米,要不就是不应该种玉米,二者必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