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是怎样的?刑事案件各个阶段的办理期限是多久?
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一般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阶段的办理期限各不相同。
立案
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每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侦查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对此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时间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侦查
公安机关对于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侦查行为主要有: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鉴定,辨认,通缉等。经过一系列的侦查活动,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证据,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作出起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结论。
侦查的羁押期限主要有三种:
一般羁押期限:刑事拘留最长37天,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超过两个月。
特殊羁押期限:对于案件复杂,存在特殊情况的,可以首先延长一个月,其次延长两个月,再次延长两个月。也就是说,最长延长五个月。
重新计算羁押期限: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或身份不明或需要做精神病鉴定等,发现上述情况的,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起诉
起诉分为公诉和自诉,我们这里谈论的是公诉。按照法律规定,凡是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件材料、证据移交人民法院。
审查起诉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可以延长半个月,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审判
所谓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诉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对于提交审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在整个诉讼活动中,审判是一个居于中心地位,具有决定意义的诉讼阶段。审判分为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
审判的期限分为一审审判期限和二审审判期限。人民法院第一审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宣判,至迟不超过三个月,存在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三个月。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二审的审判期限一般在两个月内审结,存在特殊情况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自行决定审判期限。
五执行
执行是指把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付诸实施的活动。执行机关包括:
人民法院:负责死刑立即执行、罚金、没收财产、判决无罪或免除刑罚。
监狱: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
公安机关: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执行余刑不足三个月的有期徒刑。
社区矫正机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