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模特顾春芳,靠借钱维持奢靡,4年借17亿,最终下场如何?

当下有一个流行词,叫做“拜金主义”。所谓“拜金主义”,就是对金钱盲目崇拜,把金钱当作至高无上的事物,一切的价值都服从于金钱价值。

这种主义,是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的产物,在各类思想文化的影响之下,这种盲目拜金的现象愈演愈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现象随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争论和思考。

我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坦白讲,对钱的正常关心并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金钱带来的虚荣心。如果盲目崇拜、迷恋金钱,再加上被撕碎的原则和自尊,那么往往会使一个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江苏常熟,便有这样一位美女模特,本有着无限美好的职业前途,却在4年内借了17个亿,以此纸醉金迷。最后,沦为死刑犯。

常熟第一美人

顾春芳是江苏省常熟人,生于1972年。从小顾春芳就生得白皙、高挑。成年后,她姣好的面容和高挑的身材也经常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在当地,可以说是小有名气,被称为“常熟第一美人”。

从小,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有着稳定工资的公务员,家里希望顾春芳老老实实的读书学习,以后在镇上谋求发展。

但是顾春芳却不喜欢学习,在初中时候便辍学,自己出外打工。凭借着优越的外貌这块敲门砖,她在当地的一家卖化妆品的货柜上从事导购工作,之后做了服装店老板,并且在当地做得风生水起,销售成绩非常好。在这个阶段,她就得到了不少男性的垂青和追求。

90年代,不甘寂寞而野心勃勃的她决定在离开常熟碧溪镇这个小城镇,想在更大的城市当中去寻找发展。当有记者采访顾春芳的街坊邻居时,大家都认为顾家的这个女儿有着很大的“野心”。

自立门户

1995年,常熟市成立了一个模特的培训班。顾春芳当时23岁,也正是她身段和外貌最为出众的时期。当知道了要开班的消息后,顾春芳立刻辞职,报名参加了模特培训班。

虽然在模特班中外貌出众、身材高挑的女孩子不少,但顾春芳却算是鹤立鸡群。很快,她就被选中参加常熟市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一时间,顾春芳在常熟,可谓是家喻户晓。于是,顾春芳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小有名气的美女模特或者说是小明星。成为了明星的顾春芳自然有些飘飘然,她开始将朴素的习惯舍弃。

通过模特工作取得了第一桶金的顾春芳,很快便在常熟当地开了一家服装店。凭藉着她美女店长和明星店长的双重身份,她的店铺的当地也是名声在外,营业额水涨船高。

此时,顾春芳由于手中有一些闲钱,便开始购买豪华的房屋、车辆和化妆品等等,她开始脱胎换骨,生活早已从乡镇摆脱出来。

通过开店,顾春芳认识了一批业内人士,更认识了一些政要和富商,并在他们的帮助之下,使自己的店铺不断升级,事业进一步发展。很快,顾春芳就喜欢了起了这种流连于富商大贾之间的奢靡生活。

之后,顾春芳还投资了许多其她的行业,比如说,煤矿、化妆品等领域。起初顾春芳的生意,处于盈利状态,但是由于没读过几年书,也不主动去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很快她的营业成绩就急转直下,面临着很大的亏空。

借钱奢靡

顾春芳的第一次财政亏空出现在服装行业,当时她由于进货的失败,在羊毛衫上进行了错误投资,急需款项运转。花钱一向大手大脚的她一时间失掉了分寸,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很快,她就想到了一个方法——借钱。

通过平时自己积累的人际关系,顾春芳很顺利地就得到了第一笔借款100万元。之后,由于她缺乏经济头脑,投资频频失败,多次向她人借款。

但是意料之中的是,她的每一次借款过程都非常顺利,甚至有老板向她“投资”上亿元。后来,顾春芳交代道,这些老板之所以愿意“借钱”给她,不仅因为她“常熟第一美人”的名号, 更因为倾慕她这样一个“小明星”所带来的效应。

正是这一次次顺利的“借钱”过程,使得顾春芳开始有了向她人只拿钱不还钱,并且持续享受自己奢靡生活的念头。

顾春芳依靠自己的人脉多次借款,之后是借用违规高利贷,后来竟非法集资,伪造私章。仅仅4年的时间,她就筹集了将近17个亿!

也许,在富商政要看来,顾春芳的这些借款,大多是用于投资和发展。实际上,这些钱早已被顾春芳拿去进行高消费,早已石沉大海。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纸是包不住火的,顾春芳的阴谋最终被曝光,债主纷纷追上门来,要求她还钱。她通过卖房、车和贵重首饰等等,勉强筹集了一部分资金。然而到最后,她还留有5个亿的欠款。

追缉归案

顾春芳决定逃离出境,并且试图用整容的方式来隐姓埋名。而她的奸计并没有得逞,2012年3月,警方通过全力追查追捕到了顾春芳。可见,邪恶最终会被正义压制!

2013年10月23日,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顾春芳进行判决,认定顾春芳存在进行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等行为。数罪并罚后,判决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顾春芳的故事告诉我们,邪不压正,无论一个人有着怎样邪恶和错误的想法和行动,到最后都会被正义打到。因而我们不能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应该始终用善良和真心去生活和对待她人。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的“警戒线”,不要试图触犯法律的底线,无论做什么都要回归初心,堂堂正正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