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8千字左右的外文文献和翻译 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的 打点擦边球的也可以!

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一、创新型城市的含义

课题组认为:

“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整个城市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具备了维持不断创新的人才和投入的动力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可靠高效的创新保证环境。

简单地说,创新型城市就是一个城市的创新要取得一定的效果,要有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保障条件。

其中,创新效果是指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直接效果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间接结果。

创新动力是指创新活动主要依靠人才和财力来推动,人才和财力是推动创新的两个车轮。

创新保障是指创新活动顺利、高效开展所需的硬条件和软环境。

二、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提出来的,但作为 “创新型城市”理论的渊源,最早是在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一词。在此之后,学术界对创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三个主要方向:

(1)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研究(始于1912年)

(2)对 “创新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3)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该方向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熊彼特对创新的研究。

创新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了一种新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了一个从未进入过的新的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生产原料和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实现了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第二阶段: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的研究。

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一条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

(二)创新系统研究

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

1.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也称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的。至今,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弗里曼。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许多制度、组织的创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

(2)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一国内部的循环流转。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则是别的企业、公司或私有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

2.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最早由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1992)提出来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区域创新系统环境研究

(2)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研究

(3)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4)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研究

(5)区域创新过程研究

(三) “创新型城市” 理论

1.西方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

(1)兰德瑞的“创新型城市”

英国的查尔斯?兰德瑞提出: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高技能劳动力;激励、引导的规制;动态的思想家、创业者和实干家;独立人格的人;充分的智力基础设施;完善的内外通讯联系;企业家文化;创造性的火花冲突;动态和紧张的平衡能力。

(2)詹姆斯?西门的“创新型城市”

英国的牛津大学的詹姆斯?西门指出:知识经济下的城市竞争力的形成根本要靠创新。创新型城市的成功主要依靠两种核心“城市资产”:一是高质量的知识劳动者;二是便利的基础设施和通讯。

2.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城市创新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个案的分析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国内对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相关提法包括:学习型城市、智能型城市、高科技型城市等。

三、结 论

课题组认为: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取得理想的创新成果,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推动城市的发展,这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而创新型城市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创新人才和创新投入两大主要动力来推动,创新人才和创新投入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两个车轮;创新型城市目标高效顺利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硬环境和软环境作为保障。

第二章 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

一、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

(一)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1.高校布局调整。重点推进“2+2+X”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即以复旦为核心的“杨浦大学城”和以交大为核心的“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南北两个高校集聚地建设,“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东西两个大学园区建设,以及若干个与产业联系密切的高校建设。

2.实施聚焦张江战略。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推进“一区六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3.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抓紧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积极筹建若干国家级实验室

4.创新支持体系建设。推进以五个公***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科技公***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

5.国际化人才战略。推进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 在CEPA框架下实施“引进千名香港专才”计划,建设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二)天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

1.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2.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建立以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为标志的产业结构。

4.把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导向。

5.建设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6.建设有利于科技资源***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三)深圳:打造“四大高地”,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

1.产业高地。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超过45%。

2.企业高地。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这集中体现为“四个90%”,即全市90%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3.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列第3位;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4.人才高地。全市拥有61万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总量接近100万,形成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氛围。

(四)西安:建设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

1.“两区两基地” “三园三中心”的创新格局

基本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为主体、以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和韦曲航天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两区两基地”创新区域和产业构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大、西工大三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西安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三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2.突出一个重大专项,明确三个重点,启动四大创新工程

一个重大专项,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导向,即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军民技术融合、科技创新联动;四大创新工程,即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新农村建设促进工程、科技平台建设工程

3.整合军工科技资源,探索和实现西安科技产业的新突破

探索军民融合的创新机制和产业化模式,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示范园建设,整合军工科技资源优势,抓好对西安区域经济具有显著影响的军民融合技术项目的培育和推广。

二、 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纽约: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打造世界第一金融中心

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同时依托“世界第一金融中心”之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者服务业,通过知识来提高产业附加值。

有针对性地为各产业培养专业人才。纽约市几十所高等院校纷纷筹建与知识经济衔接的新专业,为企业界培养业内精英。

重视科技,利用联邦资金,纽约在市区开辟出“高科技产业研究园区”, 联合众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大力研发高端科技产品。目前纽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

(二)硅谷:十条经验

(1)良好的游戏规则,包括法律、法规、体制和管理。

(2)知识密集与新的创意能够得到广泛交流。

(3)流动的高质量的劳动力。硅谷是吸引人才的磁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不断地涌向硅谷。

(4)成功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5)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才华与能力主宰硅谷的一切。

(6)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

(7)开放的创业环境。

(8)产、学、研互动。

(9)企业、政府与非盈利机构的合作。

(10)高质量的生活,吸引各地人才来此创业(11)专业化的创业服务机构,融资、律师、猎头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咨询顾问等。

(三)日本东京:创新型城市政策

东京从2000年起,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多种减免税收政策;对信息产业增加25%的科研税务贷款、设立软件研发免税储备金、意外损失储备金制度,免征技术开发资产税7%;建立了振兴地方技术的特别贷款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低息长期贷款,贷款年限可长达25年,利息优惠10%。

专门成立了小企业金融公库,对高新技术小企业发放年息仅2.7%的特别贷款。此外,政府在选择支持项目时,倾向日本原来薄弱的基础性原创领域;国家资助高校研究者“***同”开发的成果,个人可得专利收入 50-80%;政府还鼓励产业界与高校建立“***同研究中心”,由科技厅专款补贴。设立供高科技小企业上市的OTC股票交易市场,为众多高科技小企业迅速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英国伦敦:创意产业和传统金融服务业并举

伦敦成功借助于创意产业而实现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创意产业每年为伦敦市带来近210亿英镑的产值以及40万个就业岗位,仅排在金融服务业之后,成为带动伦敦市经济发展、提升伦敦城市竞争力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伦敦市政府特别关注企业创新在构建创新型城市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重点扶持中小型企业。为此,伦敦市构建“知识天使”网络,将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服务的理念提供给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知识天使”会鼓励企业创新者参加或形成网络, 并协助他们申请创新基金。伦敦大力开展“青年展望项目”和“教学公司项目”,以鼓励青年在创建创新型城市中发挥作用。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起学校-产业-研究所之间的有效创新平台和运行机制。

通过大力发展和提高城市创新品牌,并向各种机构宣传、沟通城市创新战略目标和愿景,来提升市民创新者意识,营造创新文化。

三、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实践总结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建设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

3.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

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5.重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6.重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