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人在社会上上生存,最重要的是遵守规则,而如今多少孩子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如何遵规,我行我素,违规犯法者不在少数,知名的药家鑫、李天一都是这样的例子。追溯他们的成长轨迹,不难看出,这与从小家长的宠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宠溺,家长满足所有要求,不管对错,不论合理与否,有小错时家长迁就不计过、不批评不指正,听之任之,所以不明是非、不懂规则,成年以后不惜违法犯罪。孩子从小知道明辨是非,知道守规对他一生都很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须知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就不能正确指导一个人做出正确符合道德的行为,很多新闻报道过青少年犯罪、打架斗殴、抢劫盗窃、殴打亲人等违法行为,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大多是家长忽视孩子明辨是非曲直教育的后果。
科学研究发现,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观了,当他看到自己熟悉的面孔时,就会有愉快的情绪及动作,而她不高兴时,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宝宝就已经开始了观察与认识,家长这时就应该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长到三岁左右时,道德观念开始初步形成,伴随着她们社会交往的逐步增加,而这种观念也就日渐形成,因此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就会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标准。所以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是非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将意味着孩子是否在正确道德观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黄金教育期 ,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是非观极为重要,如果最初的时候忽视了孩子的这种需求,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处在黄金教育期的孩子往往受父母影响巨大,这是由他们这段时期心理特点决定的。孩子喜欢模仿,喜欢学成人的样子做事,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暗示,如果家长总是以错误的行为影响孩子,那么导致不良后果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对是非观念的教育一直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
曾经有一位刚转到我园不久的孩子家长,因为老师批评了他的儿子,就到办公室来找我讨说法,他的孩子一到我的办公室里就东翻翻,西翻翻,翻过东西后就到沙发上翻来滚去很没有规矩,而他的爸爸至始至终没有管教限制孩子一句,任由其活动,我待爸爸投诉完以后,很不客气的指出:“首先,你的儿子起码的礼貌不懂,到我这里来不问好,坐没坐样,站没站样,你在讲话他一句都没有听;问题最严重的是到他人房间不经允许随便翻动,不懂规矩,老师批评了你的孩子,或许方法欠妥当,但是批评的并没有错,就看看你孩子现在这样,难道还不该批评吗?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让他知道生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做才是对的,长大后再做错事,上司、同事还会原谅他吗?这个社会是不允许胡作非为的,不懂规矩将来他会到处碰壁,不懂规矩就会触犯法律,到时候你还找谁要说法呢?”我同时指出:“家长不该带着孩子来告老师的状,你的行为已经很明显的告诉孩子,以后不论怎样,老师都不可以管教批评,因为有爸爸撑腰”。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孩子的父亲,你本人就没有明确的判断能力,今后该怎么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呢”。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平时是不少见的,家长不愿意接受老师对孩子的管教,认为孩子是受了委屈,像这样直接带着孩子来投诉老师的家长也不乏其人,任由发展,孩子将不服管教,后果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教会幼小的孩子明辨是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长要树立榜样,并对事物要有明确的态度。“身教胜于言教”,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试想是很难教育出一个懂规矩、知道对错的孩子来的。
儿童的分辨能力是需要逐步提高的,对于1——2岁的幼儿来说,主要是初步建立良好的习惯,从家长的肯定或否定中初步了解哪是对的,哪是错的。观察发现,小孩子一般普遍用哭来要求家长满足其不合理要求,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明确表态“不可以”,几次以后,孩子就会记住这样做不行。3——4岁以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一些比较浅显的道理,比如为什么不能随地扔垃圾、打人为什么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等等,同时对于孩子的过错也要有一定的惩戒,让她们知道做错事要收到惩罚。坚持不懈,孩子也就学会辨别是非美丑了。另外,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及时说明错在何处,绝对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让孩子不明所以。当孩子与同伴闹矛盾时,父母一定要弄清来龙去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引导孩子向同伴赔礼道歉,切不能庇护而去指责同伴,要让孩子搞清楚,否则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对错分明。
二、从观察行为图片入手明白是非。家长每天与孩子***同阅读时,会遇到一些描绘事物的图片,可以利用,也可以购买专门的训练图片,从中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一张随地吐痰的图片,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那应该怎样做才对呢?实践证明,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判断,会不自觉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有效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一同游戏,游戏时可以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孩子从情境中明辨是非,比如与孩子玩乘公***汽车的游戏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小灰熊给生病的长颈鹿让座位的情境,游戏结束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明白小灰熊的做法为什么是对的,这样让孩子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明辨是非。
四、家长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契机,不失时机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是教育”,这是他对教育本质的诠释。生活中衣食住行都是教育的材料,比如清早起床为什么要学习自己穿衣整理被子,吃饭为什么不挑食、不浪费,到公园里游玩为什么要遵守公***秩序,为什么不能摘公园里的花,过马路为什么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教育无处不在。关键是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的帮助孩子树立辨别是非的习惯。
五、让孩子自己学会进行比较和辨别。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总是外在的,所以,要培养孩子是非能力,必须重视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婴幼儿恰如一张白纸,正是家长进行正确是非观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时机,将会让孩子不断重复良好行为,摒弃恶习,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人的是非观决定了人的处事态度,而一个人的是非观往往从小建立起来,所以是非观非常有必要从娃娃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因为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喜欢模仿,常常爱学成年人的样子做这做那,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孩子身上。孩子正处在不成熟的生长发育期,心灵的发育是无声而微妙的,但心灵的变化却是有声有迹 的。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真实的感受,通过正面暗示,给与孩子一种有意识的感染和导向作用,我们的每一句评论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暗示和强化。正面暗示,给人以正面启迪,而负面的暗示,则只能引致负面结果,比如当孩子捡到一个钱包而犹豫不决时,我们从正面暗示的角度出发,可以告述他,你要是能想方设法找到失主,把钱包还给他,你将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但负面暗示就可能是:你若要把钱包留给自己不交给失主,你就是个贪心的孩子。这显然提醒孩子拾金不昧比提醒孩子贪心更能指明一种行动的方向。因此正面暗示是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形成正确是非观的一种有效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孩子的正向反映,而且还避免了对孩子那颗敏感心灵的伤害。
孩子处于成长期,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经历,还分辨不清是非曲直,判断不明黑白对错,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他们如何处理,告述他们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客观的帮孩子分清是非,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从小知道正确的,就会做正确的事 , 成为一个懂事非、明是非的人,也就成为一个有选择的人;一个在正确是非观下做出选择的人,也就选择了积极坚定的人生。